

在3月3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数度哽咽,提及参观比亚迪工厂后,直言“这是一代人的骄傲”。他对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剖析,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从“赶”到“超”
朱民在访谈中指出,中国制造业的蜕变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积累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以“最便宜”立足全球;后20年,以“物美价廉”赢得市场;而未来20年,中国将凭借“又便宜、又好、又科技”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他以比亚迪为例,强调这一蜕变的背后是技术突破与工程师文化的深度融合。
比亚迪的崛起印证了这一判断:从早期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刀片电池、云辇、易四方、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等突破性技术,再到2024年以427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五,其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已结出硕果。朱民特别提到,比亚迪电动车在欧洲售价达国内两倍,但仍以技术优势与过硬产品力击败大众等传统巨头,是在电动化领域的持续领先,彰显中国制造从“成本竞争”向“技术溢价”的跃升。
工程师精神铸就核心竞争力
“中国最大的资源是几千万工程师。中国工程师的厉害,非常的了不起!”朱民在提到比亚迪时感慨道。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离不开工程师群体的智慧与坚守:实验室里上千次的反复尝试、产线上毫米级精度的打磨锤炼、技术团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执着,共同构筑起中国制造的护城河。
这种精神在比亚迪体现得尤为深刻。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542亿元,累计投入超1800亿元,研发人员规模居全球车企之首。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模式,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证明。
朱民的泪水背后,既是对中国制造业艰辛历程的感怀,更是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当前,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30%,工程师规模达数千万,技术储备与产业链优势日益凸显。比亚迪的三十年,恰是这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其垂直整合模式与技术创新推动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思路为行业提供了中国“智造”的全新方案。其崛起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集体向上的缩影。
										1月SUV销量前10位比亚迪独占3席,凭什么?在近日中汽协会数据曝光的1月SUV品牌单车的销量来看,Model Y依然独占鳌头,且增速极快,但同时值得庆幸的是,SUV销榜冠军仍然是比亚迪宋,优势在于宋的可选面更广,车型更加丰富,另外仔细看下列数据图你会发现,这前10位中,其中比亚迪独占3席,那么它到底凭什么?  | 
								
										春节出行开油车和电车,谁更方便更经济?如今,很多家庭有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各一辆,特别是在限行的城市,这样的组合出行更加方便。那么,即使在春节期间不限行的情况下,到底开油车出行方便,还是开新能源车出行方便?除了方便,出行成本谁高谁低?  | 
								
										越野越精彩!“江淮悍途杯”2025澜沧江汽摩嘉年华成功举办澜沧江畔,车友热血集结大战;汽摩轰鸣,挑战自我超越极限。1月17日-19日,由江淮皮卡冠名的“江淮悍途杯”2025年澜沧江汽摩嘉年华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数百位车友齐聚一堂,参与这场精彩绝伦的汽摩盛宴。这是江淮皮卡促进休闲旅游和皮卡越野文化有机融合的一次新探索,与各类越野爱好者用户一起,共创共享美好皮卡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