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价格战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喜闻乐见的,降得越多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但价格战对主机厂和经销商来说可就苦不堪言了,不仅利润得不到保障,甚至还在亏钱卖车,部分经销商也因此倒闭。所以说,价格战对车企来讲就是一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
最终,以宝马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终于熬不住了,在前不久宣布退出价格战,今年下半年以“降量保价”为目标。随后,宝马的做法也引来了奔驰、奥迪的效仿,均表示将退出价格战。既然已经退出了价格战,那么宝马的优惠力度自然会有所收窄,背后的乱象也就因此而生。
宝马上演“霸王条款”,想提车得加钱?
对于消费者来讲,既然宝马已经宣布退出价格战,优惠力度有所收窄也无可厚非。但是,原本已经签订好的购车合同,怎么也得按照退出价格战之前的价格来执行吧,可宝马在全国多地都出现了拒绝交车的情况,可谓是吃相难看。
近日,“多地宝马4S店拒不交车”话题冲上热搜。有部分消费者表示,6月底已经给宝马4S店交了定金并签好合同,但是4S店目前以“没车”的理由拒绝交车。而在社交平台上,反馈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并不少见,甚至还有媒体报道称,有顾客到临近提车时却被告知需要加价3万元才能提车。
与此同时,在全国多地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不少消费者都表示遭到了宝马的“霸王条款”,给出的理由也基本都是需要加价才能提车。即便是顺利提车的用户,在提车的过程中也是非常艰难,在合同手续均齐全的情况下,经过多次催促才完成了提车。
毫无疑问,宝马不正常交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宝马退出价格战之后涨价了,4S店不愿再按照定车时的低价销售,故而临时加价,这背后到底是4S店的问题还是宝马的问题,也有待商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宝马的此番做法已经严重伤害到了用户的感情,对宝马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只会让宝马在国内的口碑越来越差。
宝马最严峻的考验已经到来
虽然宝马在近几年的表现中持续压过奔驰一头,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最畅销的豪华品牌,但自从进入到2024年后,宝马的处境就变得严峻了起来。根据宝马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上半年,宝马(含MINI品牌)在华累计销量仅为375947辆,同比下滑4.2%,这还是宝马采取大幅降价促销的情况下才取得的成绩。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宝马退出价格战,今年下半年宝马在华销量还会进一步下滑。更重要的是,宝马近年来的口碑已经大不如前,一次次伤害到了中国用户的心,如果不是上半年降价力度大,宝马销量远不止同比下滑4.2%。
那么,宝马近两年来究竟都干了什么呢?且不说这次的“霸王条款”,去年ID.7车机系统减配问题就广受诟病,直到现在宝马也没能给出一个说法,再加上去年广州车展爆发的MINI冰淇淋事件,让宝马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在今年还因宝马5系传动轴问题被“315”直接点名,且宝马官方给出的道歉声明更是毫无诚意可言,都在一次次地试探着国内消费者的底线。
另外,作为宝马的绝对销量主力,全新一代宝马5系在1月份上市后也没能取得预期中的市场反响,直到6月份靠着大幅度的降价优惠才勉强实现了月销破万辆,上市初期的月销量更是不足5000辆,与竞争对手奥迪A6L和奔驰E级的销量差距越来越大。
至于全新一代宝马5系表现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设计上太过激进,既想要年轻人接受它的中庸,又要想让中年人接受它的运动,导致的结果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另一方面,全新一代宝马5系同样继承了国产必减配的定律,最受诟病的就是BSG轻混系统,与欧洲版宝马5系标配的ISG轻混系统存在差距,直到现在宝马也没能改掉大搞“双标”的毛病。
写在最后:
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品牌层面,宝马如今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退出价格战固然可以保证利润率,但没有了销量又谈何利润?更何况,宝马此次变相加价的做法已经遭到了不少人的厌恶,下半年的宝马又该何去何从呢?
起亚EV6开启盲订,仅限量1000台,网友:怕订单太差而丢人?韩系品牌这几年在国内的遭遇可以说是仅次于法系车,自从2016年经历了销量巅峰后,韩系车的市场影响力和销量都在持续下滑,特别是起亚,甚至还成为了东风的弃子,东风悦达起亚也由此变成了悦达起亚。 |
广汽传祺护航2018世界航线发展大会 彰显国车品质9月16日,以“汇聚广州·连通世界”为主题,第二十四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12个国家的300多家航空公司、700多家机场管理机构、130多家政府及旅游机构,共计约3500多名嘉宾、代表和记者参与,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航会。 |
一言不合就卖价20万以上,中国市场需要这么多高端新能源车?进入到2023年,由于各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导致新能源汽车定价彻底崩盘,不少车企甚至打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甚至部分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比同一级别的燃油车还要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