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的就是资源过度开采和消耗,不仅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严峻,节能减排也就成了全人类的主题。因此,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方式,近年来也在全球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燃油车市场,更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全球新能源的61%,其中,8月中国占比份额更是达到了65%。换句话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桥头堡。
美国新势力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新势力要警惕?
新能源汽车不仅在中国市场体量大,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正在不断加剧,除了传统车企加快了转型步伐外,新势力品牌更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展拳脚,部分新势力车企的表现甚至一度盖过了传统汽车品牌。
对此,国外的新势力车企也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想挤进来分得一杯羹,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国新势力品牌 Fisker。
虽然Fisker在早些时候就宣布计划2023年在中国开设一个展厅和一个交付中心,并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电动车,但具体日期并未公布。而在近日,Fisker已经确定首家体验店预计在2023年12月或2024年1月正式开业。按照Fisk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Henrik Fisker的估测,Fisker有望在中国实现7.5万辆的年销量。
如果将Fisker当做成一个中国新势力品牌,7.5万辆的年销量也就是去年AITO问界和极氪的水平,且好过于大多数传统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那么,Fisker的雄心壮志在国内能成功吗?会引起国内新势力品牌的警惕吗?
Fisker不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国内消费者最熟悉的想必就是特斯拉了,自特斯拉国产化以来,就一直不愁卖,几乎都是产量即销量。今年1-9月份,特斯拉在国内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318151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仅次于比亚迪。同时,特斯拉也是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毫不客气地讲,特斯拉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仅次于比亚迪。
面对美国又一家新势力品牌进入国内汽车市场,部分人担心Fisker如果取得和特斯拉一样的表现,那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其实,Fisker相比特斯拉来说,无论是影响力还是技术实力都完全不是一个段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完全不用担心Fisker进入国内汽车市场。
首先,Fisker目前在售车型仅有Ocean一款,由麦格纳代工生产,该车在海外市场共有三款车型选择,起售价为37499美元(约27.4万元),最高续航里程为360英里(约580公里)。从价格和定位来看,Ocean和特斯拉Model Y类似,但与Model Y不同的是,Ocean在智能化层面并不算出色,整车的产品力远不如Model Y,想要达到与Model Y一样的高度并不容易。
况且,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一方面是特斯拉早在2016年就以进口的形式进入到国内汽车市场,当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新势力品牌更是才刚刚成立,使得特斯拉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
另一方面,特斯拉实现国产化后,在价格上几乎每年都在下降,且特斯拉无论是充电服务还是用车体验,都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佼佼者。而这两大关键因素都是Fisker所不具备的,况且,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淘汰赛阶段,一个全新品牌想要融入进来,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力和诚意的
写在最后:
总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足够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谁都能掌握话语权,Fisker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新势力车企,更要面对传统汽车巨头的转型。更何况,Fisker也不是唯一一家想要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外国新势力品牌,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
从无人驾驶到智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奇瑞展台遇见未来5月25日,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作为安徽制造业领域的代表,奇瑞汽车以“人、车、路融合的智慧生活”为主题,展示了奇瑞第三代智能汽车、第四代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LION智能座舱和搭载“奇瑞雄狮”系统的旗舰SUV瑞虎8,以强大的智能产品阵容,为全球消费者勾勒出了一幅未来智慧生活新场景。 |
SUV美学新典范 长安CS85实力演绎2018年北京车展前夕,长安汽车正式公布第三次创业计划,“创新”是其中的主要思想之一。此前,由长安CS95、CS75、CS55、CS35、CS15组成的长安SUV家族已经全面覆盖从小型SUV到中大型SUV。进而,以CS85为代表的Coupe SUV产品线即将魅力新生,并将成为长安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最美注脚,引领“中国智造”与“中国质造”的全新方向。 |
换壳埃安就高价卖,毫无技术的合创汽车败得不冤?从传出发不出年终奖,拖欠供应商货款,到强制要求员工卖车才发工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合创汽车距离倒下已经不远。从销量来看也是如此,2022年和2023年,合创汽车销量分别为1.82万辆和1.85万辆,还不如AITO问界单月销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