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网络平台上,一位加拿大车主晒出了自己的汽车保养频次:2.4万公里才更换机油,真是太省时省力了。确实,比起国内的5000-10000公里的机油更换周期,这样的做法确实很省。
其实不只是加拿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汽车保养频次基本都可以达到2-3万公里,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厂商的保养手册的保养周期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更可怕的是,很多4S店每半年或5000公里就通知保养,这样的做法,真的只是为了多赚钱吗?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国内的路况不行。倒也不是说咱们国内的省道/高速质量不行,而是国内大多数车辆,都是在城区拥堵路段行驶,平均车速很低,来回路程很短,要么需要发动机频繁启动工作,要么就是高转速低档位行驶,这样的路况下,发动机机油的寿命也会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外地广人稀,发动机能够处在一个更加合理的状态行驶,机油的寿命自然更长一些。
其次,国内机油产业链存在短板。当前,全球机油市场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壳牌/美孚/嘉实多等国外大牌机油厂商那,国内没有突出的机油产品,导致国内机油市场良莠不齐,低端机油换个包装当高端机油卖,各种特供机油层出不穷;主机厂采购机油,只顾符合产品国家标准,不断压低采购成本;机油滤芯也以够用为标准,完全谈不上长效清洁。
(图片仅供参考,图文无关)
最后,以4S店为首的售后网点忽悠消费者。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厂商保养手册上明明白白要求每1万公里或一年期更换机油,但有些4S店就敢提出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机油,有的甚至以“三包政策”作为威胁,以各种方式让消费者缩短保养周期,以获取更多利润 。
说白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咱们汽车工业的水平问题。在燃油车领域,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机油厂商不会以我们的路况为基础,研发最适合我们汽车的机油,汽车厂商也没有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去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咱们很多车主也搞不清汽车的原理构造,盲目听信别人的话语。但话又说回来,随着电气化的深入,机油产品也会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这或许就是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意义之一吧!
同为“跨时代顶流”,长安启源和周杰伦,谁选择了谁?当华语顶流遇到数智先锋,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
90后和00后10-13万元预算买掀背车推荐,一定有您喜欢的车型对于现在的90后和00后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代步汽车与众不同,而伴随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曾经穷小子可望而不可即的掀背车,如今越来越亲民,甚至不足10-13万元的预算就能买到一辆很性感的掀背车,您要吗? |
越野高手,低起高开的大通D90为何没哈弗H9香?在哈弗推出H9后,特别是丰田普拉多停产后,给了哈弗H9这样的硬派越野广阔的市场空间,而随后推出的坦克300的热销,也让越拉越多中国车企看准了硬派越野市场,后来者的大通D90就是这么一款车型,在2020年4月上市遭遇疫情就生不逢时,最近又推出了价格超过30万元以上的亚马逊版,未来这种硬派越野还有市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