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马斯克敢于冒险和独到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从特斯拉敢于和上海政府签对赌协议就能看出。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由外资独资的汽车品牌,特斯拉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在国内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如果算上特斯拉开始实现国产的时间则更短,仅用了三年。也正是因为特斯拉持续畅销,才让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马斯克更是一举成为了全球首富。
但自2022年以来,特斯拉的股价就在不断下行,4月3日更是一夜之间市值蒸发了超过2700亿元。难道说,不可一世的特斯拉也要被资本抛弃了?
市值蒸发超2700亿元,都是降价惹的祸?
据报道,在本周一特斯拉股价暴跌6.12%,收于每股194.77美元,市值蒸发4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58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股价大跌与年初开启的大幅降价脱不开干系,特斯拉的降价导致投资人对特斯拉未来利润率充满担忧,且降价对特斯拉的销量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增长。
根据特斯拉第一季度的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销量虽然达到了422875辆,创下了历史销量新高,但相比去年第四季度,也仅仅是增长了4%,并未达到50万辆的销量目标,且这一成绩还是特斯拉高达20%的降价幅度换来的。
因为1月份的降价并未让特斯拉销量取得较大增长,这也让外界质疑特斯拉为了完成交付量目标是否还会进行更多次的降价,而降价也就意味着利润率的降低,这显然不是投资者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特斯拉每次降价都会在股市迎来震动,从去年开始特斯拉的股价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市值累计跌幅超过了64%,仅为3958亿美元,距离巅峰时期的1.2万亿美元市值,蒸发了超8000亿美元。
特斯拉降价,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促进销量,以此来完成销量目标。但在特斯拉降价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所致。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红海激烈竞争,特斯拉的稀缺性正在逐渐消失,尤其在电池续航、车辆安全、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比拼中,特斯拉的优势不再明显。
中国有比亚迪强势崛起,全球范围内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也在加速电动化布局,都对特斯拉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如果特斯拉仍旧维持高高在上的价格,就很难与竞争对手抗衡。所以说,频繁地降价实则是特斯拉在自救。
新能源车企股价暴跌是主旋律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实并不仅是特斯拉市值在不断下滑,从去年开始,国内的新势力品牌市值同样一泻千里。
至于原因,理性来看就是新能源汽车前些年的确存在股价上涨过快,大大超出基本面的问题。可事实上,新能源板块短期股价上升,是由资本对行业的美好预期推着向前走的,靠的是想象力和资金博弈,业绩的影响几乎不计。
但随着新势力品牌持续的亏损,加上不断有新势力品牌破产倒闭,对投资者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再说直白点就是,资本已经过了新造车估值迷惑期,不再盲目无脑押新能源,新势力汽车品牌市值泡沫已被戳破。
更何况,进入到2023年后,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已经波及到了整个汽车市场,新势力品牌为了保持竞争力,也不得不降价。但国内除了比亚迪外,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处于亏本状态,参与价格战只能导致亏本加剧,让投资者完全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更可怕的是,如果没能在这场价格战中生存下来,所面临的必然是破产倒闭。即便是通过降价在销量上有所提升,只会陷入越卖越亏的死循环。可以预见的是,从2023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重大变革,会有更多新势力品牌破产倒闭。
写在最后:
市值蒸发超2700亿元,对特斯拉来说根本就无伤大雅,毕竟在去年底的时候特斯拉市值一度跌到了不足4000亿美元,但在年后又涨到了6000亿美元以上。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并不会因为特斯拉市值暴跌而停止降价,未来特斯拉仍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否则就无法完成200万辆的销量目标。
秦电池衰减严重!新能源领头羊如何防电池衰减?在5年前比亚迪就优先推出类似于“秦”这样的新能源车型,得益于相较于其他车企更早抢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秦这几年来在市场上积累的良好用户口碑大家有目共睹,以至于现在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眼中,比亚迪绝对是新能源领域不可多得的实力选手。 |
荣威RX5 智联网铂金版上市 售价16.98-18.88万元爆款SUV荣威RX5再升级,今日起加推高端系列智联网铂金版!具体车型为30T 两驱智联网铂金版和30T 四驱智联网铂金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6.98万元和18.88万元。高端系列新车不仅采用了全新的前脸设计,更具冲击力和识别性,还增加了多项用户高感知配置,配合上汽世界级蓝芯高效动力和全球领先的智联网汽车智能系统2.0,荣威RX5智联网铂金版将以颜值王、性能王、智联王彰显“三冠王”实力,为用户带来“铂金级”的高端体验。 |
不到1小时订单破2千辆,CX-50真成马自达救命稻草了?都说在日系品牌中,马自达是最特别的一个。在其他品牌纷纷转投涡轮增压发动机时,马自达却依旧不依不饶地坚持自吸发动机,相比涡轮发动机而言,自吸发动机无论是驾驶体验还是质量,都要比涡轮发动机更胜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