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数据。
据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汽车产销分别为159.4万辆以及164.9万辆,销量大于产量,看着还真不错对吧?事实上,相较于上个月而言,它的产销情况不容乐观,分别下降了34.3%和35%,不仅如此,同比也呈现出了下滑趋势,分别为-33.1%和-35.5%。
疫情过后的现在,本应回暖的车市,为什么变得如此不景气了呢?
春节长假+疫情“后遗症” 车市不得不萎
由于1月份正值春节假期,所以1月份的“购车日”相对而言要少很多天,这便导致市场的销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预计今年2月份市场会有所回暖。
当然,春节长假也仅是部分原因,还有一点则是疫情为消费者带来的“后遗症”!
据相关数据显示,自疫情爆发以来,截止2022年,我国失业人数达到了4400万,试问没有持续的经济来源,谁还敢买车?
其次,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居多,不光是购车,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也随之下降,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得到了全面放开,但大多数人的心都是悬着的,生怕哪天“重回2022”(疫情大面积爆发期),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到时又该怎么办?
前段时间微博爆发的热搜:“疫情之后,人们为啥都不爱买车了?”这则文章下面,有位网友便一语中的。
“没钱了”,不出意外,这或许就是消费者不买车最直接的主观原因,那么从客观原因分析,它又有哪些值得咱们去关注的点呢?
购车福利锐减 消费者购车欲望被抑制
在疫情管控期间,早前为了刺激汽车市场的增长,国家还曾“出手”干预,比方说部分燃油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各大4s店也响应号召,推出了各项福利政策,但如今这项政策没了,无疑抵消了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
除此之外,购置补贴的取消,也让原本风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少了当年的那些“威风”。这也就意味着,现在购买一辆主流的纯电续航车,可能要比此前多花1~2万元。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
由此可见,各大购车福利的锐减,直接触及到了消费者的购车权益,那么他们在权衡利弊之间,购车欲望也被抑制。
开车并不方便 市场“太饱和”
以前买车是为了什么?
为了方便出行,对吧?但回看现在,由于中国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买车方便自己这事儿似乎也不那么方便了。
由于市场的饱和,挨家挨户都有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看似很惬意,走到路上你就会发现“时刻堵死你”!
大部分消费者购车都是为了上下班通勤,早上上班堵,晚上下班堵,试问如此开车还方便吗?另外则是外出购物,去到商场买东西,自己开车多方便,对吧?但下到停车场,分分钟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做“生无可恋”,有的时候要排队不说,关键是许多商场为了节约空间,很多车位都画得非常窄,不仅上下车不方便,有的时候,旁边要有辆车,连开门都得小心翼翼。
车轱辘不止一次听到身边有车朋友的抱怨:“买车了那是真不想开!还不如坐轻轨方便、轻松!”
写在最后
那么结合诸多综合因素来看,汽车市场的销量低迷,实则属于正常现象,不过车轱辘推断,这只是暂时的,后续汽车市场将会逐步回暖。
不信?咱们看下个月的销量。
国内迈腾和帕萨特走到现在,到底谁才是中国特供车型?2000年,上海大众帕萨特B5正式投放中国市场,在德国原型车的基础上加长100mm,这代帕萨特机械结构是帕萨特发展至今的最顶峰一代,国内帕萨特唯一次用上纵置发动机的布局,机械素质哪怕现在的B8车型都是无法超越的。 |
花小钱办大事,重庆试驾五菱缤果,333km续航够用?“人民需要什么车,五菱就造什么”,这是国内消费者对五菱的最大肯定。多年来,五菱打造出了一款又一款国民神车,就比如五菱缤果,新车上市仅用了2个月时间,即斩获了超4万辆的销量成绩,稳占10万元以内入门级纯电动汽车市场。 |
凭“芯”而论,谁是15万级智能天花板?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众多业内人士预测,ChatGPT或将催动汽车智能座舱的AI化,为用户带来更加人性的交互体验。事实上,在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所推出的产品中,已经拥有了足够智能化的座舱和足够人性化的AI语音助手。被誉为“15万级智能天花板”的哪吒U-II,就是这样一款“善解人意”的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