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也没想到,以汽车鼻祖自居的奔驰竟然会在新能源汽车上翻了车。纵观百年汽车发展史,奔驰在汽车领域的地位几乎从未受到过任何动摇,这不仅仅是因为奔驰是汽车鼻祖,更是全球用户对奔驰品质的认可。
当各大汽车品牌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时,百年奔驰的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奔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造车新势力,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奔驰自身所致。
降价促销也卖不动,奔驰兵败新能源市场
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奔驰对待国内消费者极少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不仅同样的产品国内外价格差别极大,进入国内后还不断减配。可即便如此,国内购买奔驰的土豪依旧络绎不绝,这也造就了奔驰在国内的愈加猖狂的嚣张气焰。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奔驰似乎再也傲娇不起来了,虽然旗下拥有多款纯电动产品,但无一例外销量都是惨不忍睹。根据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奔驰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仅为11.78万辆,这还包含了smart的数据,至于在国内的销量数据是多少,奔驰官方并未公布,只是称实现了143%的同比增长。
连在国内的具体销量数据都不敢公布,背后的原因想必懂的都懂。事实上,奔驰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确实不尽人意。就以奔驰EQC为例,在2022年总销量仅为3172辆,平均每月销量还不到300辆,甚至在今年1月份,奔驰EQC仅售出了26辆,销量表现与同价位的新势力品牌竞品相差甚远。
为了促进销量,奔驰也不得不放下高傲的姿态,对旗下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多次大幅度降价。最近一次大降价就是在去年11月份,奔驰对EQE、EQS、AMG EQS进行官降,最高降幅一度达到了23.76万元,但换来的依旧是无人问津。
换作是在燃油车市场,如果奔驰给出如此大的优惠,想必连展车都要被订走,这也充分证实了奔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糟糕表现。
工业垃圾被唾弃,奔驰EQC车主再次联合维权
奔驰新能源汽车口碑为何如此之差?因为它堪称“工业垃圾”。
近日,245名奔驰EQC车主联名发布了声明,要求奔驰立刻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11月30日至2021年12月15日期间的部分EQC电动汽车。在春节前,一封68位奔驰EQC车主的联合声明在网上流传,至于控诉奔驰的原因,依旧是电机故障。
事实上,奔驰EQC电机问题早在2021年就已经曝出,奔驰也对EQC进行了多次召回,但依旧没有彻底解决电机问题。根据维权车主的描述,虽然电机故障后4S店会免费更换,但奔驰EQC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电机,运输过程较长,通常需要1-2个月。除了时间过长让部分车主难以接受,还有车主遭遇更换新的电机后,不久再次出现同样的故障问题。
除了奔驰EQC外,奔驰其余的EQ车型在国内的口碑也并不好,百年奔驰积累下的口碑,仅几年的时间就被新能源汽车给败光。在车轱辘看来,奔驰新能源汽车之所以问题频出,并非奔驰没有实力和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而是战略误判所致。
对比奔驰旗下的新能源和燃油车发现,看似独立的EQ系列实则是在GL系列上的一个“油改电”版本,说白了就是奔驰电气化进程的半成品。
虽然奔驰MEA平台号称是电气化平台,实际上就是基于奔驰燃油车架构平台MFA改造而来。奔驰在售的EQA、EQB和EQC,完全可以看作是GLA、GLB和GLC的纯电版车型,只有诞生于EVA平台下的车型才是真正的纯电动汽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EQE和EQS,但EQE和EQS高昂的定价直接拒绝了绝大多数人,所有才有奔驰新能源汽车的维权往往发生在EQC上的原因。
虽说“油改电”可以节约大把精力和时间,实现快速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油改电”注定就没有出路,前面已经有太多“油改电”失败的例子。更何况,奔驰明明已经有纯电平台,还要推出“油改电”车型,这样的做法只能解释为,奔驰宁愿牺牲一部分产品力,也要保证新能源车型布局,以此来抢占生态位。
写在最后
奔驰转型新能源失败,归根结底还是“油改电”惹的祸,奔驰EQC因层出不穷的“缺陷”,甚至还被唾弃成“工业垃圾”。由此看来,百年奔驰或许真就要毁在电机上了。
贸易战打响!特斯拉产能爆发依然难扭转乾坤!7月1日,特斯拉的扛把子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下文简称老马)发推特称,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最后一周,特斯拉共生产7,000辆轿车,其中包括5,000辆Model 3。 |
2023款YOUNG(阳)光小新预售价6.48万元起【2022年7月1日,重庆】今日,纯电出行品牌电动屋宣布2023款YOUNG(阳)光小新正式开启预售,同时宣布了即将上市的5个车型版本,预售价格为6.48万元至8.18万元*。这款与知名动画形象蜡笔小新同名的纯电小车,瞄准家庭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自2021年上市以来,YOUNG(阳)光小新凭借时尚灵动的高颜值、卓越的长续航能力、五门四座的越级大空间和实用有趣的科技配置,为广大家庭用户带来了便捷、个性化、高性价比的纯电出行体验,让日常城市通勤变得更加轻松。 |
销量不断下滑,挂新标的别克全新SUV真能救市?从目前国内车市格局来看,正呈现出德系、日系、自主三足鼎立的局面,曾经与日系品牌不分胜负的美系车企,在车市遇冷的大环境下逐渐凋零。事实上,美系车企在国内的没落与自身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有着很大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