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为自己买车,而是以家庭为单位。即便车买来大多数情况都是自己使用,但也不得不考虑家庭成员,算上老一辈人,很多家庭都是五口人,这也就是为何国人买车都是追求越大越好。
以家庭为单位买车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就是,虽然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能独自承担买车的支出。对普通家庭而言,买车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所以在选车时都尤为慎重,对此,分歧也就犹然而生。
我爸让我买丰田,我却选择了长安
在父辈心中买车就得买合资品牌,特别是丰田和大众。这是因为现在的90后父辈大多都是70后,在父辈的成长经历中,当年的桑塔纳和后面的皇冠,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刻烙印。
反观那时候的中国汽车品牌,除了几个国字号车企外,现在耳熟能详的吉利、比亚迪都还没成立,对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认可度并不高。为此,在父辈心中,大众和丰田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所以90后消费者在选车时,父辈往往都会推荐买大众和丰田这样的合资车。但大众和丰田对90后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情怀,90后消费者买车更看重的反倒是车辆的设计、动力以及智能化配置,而这些都是合资车所不能给的,分歧也就由此产生。
车轱辘本人的经历也是如此,当初选车时父亲就极力推荐购买丰田车,认为丰田车省油耐用还保值,认为只要是丰田车就没有错,甚至还向我推荐了丰田致炫这样的车。但我自身对丰田并不感冒,我买车更多的还是在意外观设计和配置,况且现在的国产车进步非常明显,早就不像当年那么不堪。
最终,父亲没能扭过我,我还是放弃了丰田选择了长安。相信车轱辘的亲身经历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选车时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车型,而非父辈的推荐。从中不难发现,这也正是合资车市占率走低的原因。
年轻人成主导,让中国品牌抓住了机会
都说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大军正在向年轻人转移,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没错。现在年龄最大的一批90后已经快33岁了,成为了家庭中的顶梁柱,即便是最小的90后也已经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对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刻意迎合年轻人的口味,特别是中国品牌,做得最为出色。
年轻人买车往往都是在意自己的喜好,即便是父辈极力推荐合资车,但最终也拗不过孩子。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已经掌握了买车的决定权,合资车在父辈心中刻下的烙印,在年轻人这里就行不通了。
年轻人买车可不管你经不经典,耐不耐用,在大多数年轻人看来,外观设计惊艳、智能化配置丰富、动力够强劲才重要,这些都是合资车所不能给的,特别是老牌合资车企。所以,很多年轻人在选择时,往往会选择更能迎合年轻人需求的中国品牌。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1-11月份,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7%,同比增长了6.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达到了53.4%,同比增长了7.1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的提升,所蚕食的就是合资车的市场份额,合资车在国内越卖越差,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写在最后:
当然了,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的提升,除了年轻人功不可没外,与中国汽车品牌造车工艺的提升也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其实早就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反超。现在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造成威胁的也就一个特斯拉,丰田、大众甚至BBA,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就没了号召力。可以预料的是,未来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只会更高,合资品牌“躺赢”的日子终会成为历史。
价格战让经销商“有苦难言”,奥迪经销商叛变只是一个开始?汽车市场的转型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主机厂上,毕竟对于大多数主机厂来说,如果不加快转型步伐,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可事实上,经销商的转型同样迫在眉睫,特别是在“价格战”的影响下,不赚钱甚至亏钱卖已经成为了很多经销商的主旋律。 |
车市洗牌加剧,蔚来、小鹏颓势尽显,一众新势力只有理想能独活?从2020年开始就有声音说未来一众新势力品牌最多只能存活不到三家,从近两年各新势力的发展来看,事实也正在向这一说法靠近。早期成立的新势力也就只剩下“蔚小理”发展较好,同期成立的威马汽车现在也已经面临破产边缘,更有一大批还未产出量产车就退市的新势力。 |
感恩40万用户免费送40台清悦款车,长安Lumin做对了什么?感恩40万用户免费送40台清悦款车,长安Lumin做对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