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大众外,留给国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日系车,什么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在国内都有着一大批死忠粉。甚至在部分人看来,日系车的地位早就超过了大众,特别是丰田,已经到了被过度神化的地步。

这里很多人就要问了,日系车为何在国内这么吃香呢?其实,日系车深受国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省油,这是受日本环境影响。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自然要尽可能的节约资源,节油性也就成了日系车企重点研发的地方。
随着自主插电混动技术的崛起,日系车省油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插电混动技术全面崛起,日系车是最大受害者?
去年,比亚迪秦PLUS DM-i正式问世,该车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一车难求的现象直到现在仍存在。比亚迪DM-i车型的热卖,也让其它自主品牌看到了插电混动市场巨大的潜力,纷纷入局。

截止到现在,头部自主品牌几乎都有自己的插电混动技术,就比如长城的柠檬DHT、吉利的雷神动力、长安的蓝鲸iDD、奇瑞的鲲鹏DHT,虽然这些插电混动系统在原理上都各不相同,但核心卖点都是有着超低的馈电油耗。
就以拿铁DHT-PHEV为例,不仅有着184km的纯电续航,实现了上下班通勤零排放,即便是在馈电状态下,也有着5.4L/100km的油耗表现。要知道,这一油耗表现是很多A级轿车都无法达到的水平。


同级别的丰田RAV4-荣放混动,每百公里综合油耗也要5L,两者的差距并不大。同时,RAV4荣放和拿铁DHT-PHEV在用车体验上也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配置,拿铁DHT-PHEV都要更出色。更何况,拿铁DHT-PHEV还是一辆可上绿牌且免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到绿牌带来的便利,这在限行、限牌城市尤为重要。

从表面上看,日系车省油的优势在自主插电混动汽车面前已经毫无优势,日系车也就成了自主插电混动技术崛起的最大受害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已经可以取代日系车在国内的地位。
纯电动才是决胜关键点
首先,省油是日系车的一大卖点没错。但是,日系车的卖点可不仅仅只有省油,除了省油外,日系车在品质上也有它的过人之处,不然也不会有“丰田车,一车传三代”的说法。虽然自主品牌近些年来在品控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客观来讲,与日系车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除此之外,在保值率上自主品牌也远不如日系车,保值率虽然不能评判一辆车的好坏,但自主品牌保值率整体不高也是事实。影响保值率高低的因素除了车辆的品质外,品牌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而品牌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至少在纯电动汽车还未完全取代燃油车之前,自主品牌的品牌力都很难与日系品牌抗衡。

车轱辘认为,纯电动汽车才是自主品牌反超日系车的唯一途径。前些年,自主品牌在合资车尚未对新能源汽车引起重视之前,就抢先一步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技术。而进入到2022年,日系品牌也明显的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本田e:NS1、丰田bZ4X、日产Ariya艾睿雅都已先后上市,虽然市场表现还有待时间的认证,但也完全不能忽视日系品牌转型的决心。

写在最后:
从本质上说,插电混动汽车实际上就是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阶段的产物,未来汽车的主流仍是纯电动汽车。自主插电混动技术虽然让日系车的省油优势不再,但想要靠插电混动技术来反超日系车,显然不切实际。
										为年轻人打造的运动SUV再进化,二代海马S5的看点在哪?尽管我们知道年轻一词对于如今汽车产品的重要性,但要说国内向年轻人靠齐走得最彻底的还是要属海马汽车。从产品来看,早在2014年就上市的海马S5在造型上采用了极具攻击性的前脸设计以及动感的侧面设计,这是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的,在动力上,海马S5提供的1.5T动力在当时来看,也是10万左右的罕见选择,并且,海马S5在配置上也陆续搭载了360°全景影像,四轮独立悬挂这些差异化配置,而一度稳居年销10万辆的成绩无疑是对其产品价值最高的肯定;  | 
								
										岚图FREE没能抢走理想ONE份额,问界M7呢?曾经,理想ONE独霸的增程式中大型SUV市场,岚图FREE上市没能抢走份额,但伴随问界M7的上市,这种局面会被问界M7打破吗?曾经岚图FREE没能打破的理想ONE垄断增程式中大型SUV市场,问界M7能抢占理想ONE的份额吗?手握30-35万元买增程式中大型SUV用户,您会选谁?  | 
								
										“赋能未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助学项目2022学年启动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职业教育发展【2022年9月22日,合肥】今日,“赋能未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助学项目2022学年启动暨开班仪式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项目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为期五年,旨在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品学兼优学子提供经济支持和汽车行业职业教育机会。今年,项目进一步覆盖河北、安徽,在五省同步支持新一批1000名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开展中职或高职的汽车职业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力,为汽车行业培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