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大多数人对国产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其实这也是曾经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以前所有自主品牌都是“众泰”,要技术没技术,要实力没实力,只能靠着模仿和逆向研发他人产品,“廉价”也就成了自主品牌挥之不去的标签。

即便是放在现在,国产车售价一旦超过了15万元,就基本上没有市场,更多的人只会认可15万元以内的国产车,而在15万元以上市场,合资车仍是主流。当然了,像长城坦克300、坦克500这样走另类路线的国产车除外。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廉价”的标签就不复存在了。
“国货”越卖越贵,动辄20万元以上
不同于燃油车卖价到15万元以上就不被市场认可,在新能源市场,国产车似乎在价格上越卖越贵,从低至3.28元起售的宏光MINI EV,到顶配售价高达80万元的高合HiPhi X,几乎都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更离谱的是,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并未传统汽车品牌,更多的是造车新势力在推波助澜,小鹏、理想、蔚来、智己、岚图、高合等一众新势力品牌旗下车型一个比一个贵。即便像是零跑、哪吒这样的二线新势力车企,也正在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就比如7月31日上市的哪吒S,其纯电车型起售价就已经来到了24.58万元,顶配车型定价更是超过了30万元。

在传统车企这边,长安、吉利近年来也开始不断冲击高端市场,就比如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品牌,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都是其向高端发起冲击的标志。反观在新能源市场更有实力的比亚迪,在冲击高端的路上则要稳健得多,主打车型依旧是20万元以内市场,即便是比亚迪汉和比亚迪海豹,售价也主要是集中在30万元以内。

从市场表现来看,尽管自主新能源汽车越卖越贵,有不少车型售价都在20万元以上,但并没有受到像燃油车一样的遭遇,甚至在销量上的表现还要好过于同级别合资新能源汽车,这也充分证实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

新能源汽车定价高的原因
从价格层面看,尽管有补贴的加持,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贵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何自主新能源汽车定价在20万元以上仍畅销,燃油车一旦售价超过15万元就难以走量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定价高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所致,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变化就在动力系统上,而燃油车三大件的成本远低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就比如燃油车中最贵的发动机,成本通常也只是占整车价格的10%左右,而变速箱大多数都不会超过1万元,国产双离合变速箱成本价更是只有两三千元。

反观新能源汽车这边的电池、电机和电控,光电池成本就占整车成本的40%-60%。至于现在很火的插电混动汽车,虽然电池带电量一般只有10-20度,但由于既有电池、电机、电控,又有发动机,导致整套动力系统更为复杂,成本也就不会低了。

以比亚迪秦Pro为例,在比亚迪停售燃油车之前,秦Pro燃油版的售价区间仅为7.98-11.59万元,而秦Pro插电混动版车型的售价区间就达到了13.69-20.49万元,纯电版车型售价区间更是高达16.99-19.99万元。很明显,尽管主要是在动力系统上有区别,但三者之间的售价却有着很大差距。

写在最后:
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一直都是所有自主品牌的夙愿。但在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超越合资车的可能,只能尽可能的跟上。但在新能源领域,合资新能源汽车与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可比性,更多人买新能源汽车首先想到的就是自主品牌,绝非合资车。在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上,自主新能源品牌都要比合资品牌更出色,进入高端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未来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和燃油车持平,你会选择电动车吗?近日,编辑部提了一辆广汽AION V PLUS试驾车进行深度体验。本次拿到的是90超长续航版本,纯电续航里程达到702km。不得不说95.8kWh的大电池带来的续航里程确实不容易让人产生续航焦虑,就算按照惯例打个8折,也有将近560KM的续航里程。不过,小编家里并没有新能源汽车,所以AION V PLUS只能去外面快充站充电。家里附近的国网充电桩白天最贵达到1.69元/度,而在0点-08点的时间段是最便宜仅为:0.69元/度。习惯胡思乱想的我,脑中冒出一个问题:当电费上涨导致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和油车基本持平的时候,还会选择电动车吗?选择的理由有哪些呢? |
添越V8 蓉城首次公众亮相 宾利汽车登陆2018成都国际车展成都,2018年8月31日 源自英伦的超豪华汽车品牌——宾利汽车携全系车型,亮相2018成都国际汽车博览会。 |
欧尚COS1°潮W@N上市传播核心信息9月10日凌晨零点,全新品牌欧尚汽车联合腾讯平台开启新车潮W@N上市,不止7座的中大型SUV——欧尚COS1°领潮而来,发布型、感、悦、妙、智等5款自动挡和型、感2款手动挡共7款车型,售价区间9.38-14.5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