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供应链也得到明显缓解,6月份共有5家新势力品牌销量破万辆。但除了几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发展顺风顺水外,更多的新势力品牌近几年的表现都是不尽人意,像是赛麟、博郡、拜腾等品牌更是接连宣布倒闭。
而创维汽车还能支撑多久呢?数据显示,创维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7500辆左右,平均每月销量仅千余台。如此低迷的销量表现显然无法支撑一家车企存活,强如蔚来汽车尚且仍处于亏损状态,造车烧钱已经成为了新势力车企的共识。
新势力品牌为何难以存活?
自2015年开始,国内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势力车企,且绝大多数都属于跨界造车,之前从未涉足汽车领域。
在造车潮最鼎盛的时期,国内注册的新势力车企一度超过了300家。然而这300多家新势力车企中,最终没有几家实现量产,更多的都是停留在PPT阶段就草草收场。即便是成功推出量产车型的新势力品牌,大多数也是和创维汽车一样销量惨淡。
而为何新势力车企难以在市场中存活呢?其实,相比传统汽车品牌,新势力车企更多的还是资本运作的产物,论研发体系、产品、技术、渠道、品牌等方面,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压根儿就不在一个维度。
李书福曾说过“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但当李书福真正造车以后才发现,造车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吉利汽车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才达到了如今的成就。新能源汽车虽然技术门槛没有燃油车那么高,但新势力车企想在几年内就成功,难免有些天方夜谭。
从头部新势力车企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蔚小理”也好,哪吒、零跑也罢,他们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在技术上,头部新势力车企都打造出了纯电专属平台,有着自己的核心技术,部分车型甚至还打造出了自己的专属标签。而在服务端,头部新势力品牌线下体验店也是新势力中最多的。
对于像创维汽车这样既没技术又没充足资金的新势力车企,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未来走不远。但是创维汽车并未放弃,也在夹缝中找到了破局的方法。
套用比亚迪DM-i技术,创维汽车走了捷径
目前创维汽车仅有创维EV6一款在售车型,且在销量表现上并不如意。为此,创维汽车将所有希望都压在了即将在8月份上市的创维HT-i上。
要说创维HT-i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搭载了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了,同时创维HT-i也是首款搭载DM-i超级混动的非比亚迪车型。目前,创维HT-i已经开启预售,预售价区间为14.98-19.98万元。
由于直接把比亚迪的技术拿来即插即用,也让创维HT-i的纯电续航能达到了200km,在馈电状态下的综合油耗仅为5.3L/100km。那么,在有着比亚迪DM-i技术背书加持的创维汽车,能一炮而红吗?在车轱辘看来,非常难。
DM-i为何难成创维汽车“救世主”
借用他人技术在汽车市场并不少见,最经典的就是曾经很多自主品牌由于没有拿得出手的发动机技术,就直接将三菱发动机套用过来。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直接套用他人技术造车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把控,毕竟别人不给你供货,你的生产就只能停止。所以当时国内的各个车企为解决这个问题,纷纷投入对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研发,这才有了自主品牌如今的发展。
其次,有DM-i技术背书,并不等同于创维汽车产品能够达到比亚迪DM-i产品的高度。汽车产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关键技术只能拔高产品,却并不能全盘决定产品高度。
就以爱信6AT变速箱为例,当年行业标杆级的变速箱产品,换挡逻辑以及稳定性在行业有口皆碑,但在部分车型身上也表现出了水土不服,调教不当使得部分品牌车型将爱信6AT弄巧成拙。创维汽车究竟能把DM-i调教成什么样呢?我们尚未可知,一切都还只是停留在参数上。
另外,DM-i技术为何成功?除了让消费者切身实际感受到了DM-i技术强大的节油表现外,也是消费者对比亚迪的信任,在比亚迪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下,DM-i车型才能迅速走红。举个例子,大众和斯柯达的三大件都一样,且斯柯达还要更便宜,但是更多的人在购车时还是会选择大众,而不是更便宜的斯柯达。
同样的道理在创维HT-i上也是如此,更何况创维HT-i的价格并不便宜,对消费者来说,与其买创维HT-i倒不如直接买比亚迪宋PLUS DM-i更让人安心。
写在最后
综上,创维汽车“抄作业”走捷径的做法,并不能改变创维汽车目前的现状,比亚迪为何要将DM-i技术给创维?不就是看准了创维不会对比亚迪造成威胁吗。对创维汽车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靠他人的技术扶贫永远不会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