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硬派越野首先想到的是谁?有的人会想到牧马人,也有的人会想到长城坦克品牌,基本很少有人会将北京越野与硬派越野车联想起来,这不是因为北京越野没有好的产品,相反,北京越野还是自主品牌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越野就已经生产出了越野车,说是自主越野车的开山鼻祖也不为过。在长城坦克300上市之前,北京越野旗下的的BJ系列甚至一度成为了自主硬派越野的标签。但随着长城坦克品牌的持续火热,以至于让北京越野没了声音。
以销量为例,北京越野在2021年总销量仅为3.2万辆,而在去年仅坦克300一款车型的销量就达到了84588辆,是北京越野全系总销量的近3倍,更夸张的是,这还是去年坦克300受产能限制取得的成绩。

另外,去年广州车展上开启预售的坦克500在1小时内订单就已经突破了2万辆,现在已经上市,未来势必也会成为长城坦克品牌新的销量增长力。北京越野被市场边缘化的说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那么北京越野相比长城坦克品牌到底差在哪儿呢?
北京越野为何失败?
按理说,汽车市场向来都是先入为主,先一步进军硬派越野市场肯定是比后来者更有优势,一方面是技术更成熟,另一方面也会让品牌知名度更高。但北京越野为何就“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呢?

其实,北京越野之所以失败也怪不了别人,主要还是自身出了问题。其一就是,北京越野在核心技术上一直依赖外资,尽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造车经验,但直到现在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就比如发动机问题,目前北京越野最畅销的BJ40车型,搭载的就是来自不同的厂商的三款发动机,甚至还有一款车型的发动机还是采购长城的2.0T发动机。连发动机这样的核心部件都是采购的竞争对手的,可想而知北京越野在核心技术上是有多么匮乏。

其次就是产品定位的问题,北京越野打造的往往都是纯粹的越野车,这就注定了它只是少部分人的“大玩具”。BJ40和坦克300的定位就已经决定了两者不同的购车群体,BJ40更多的是资深越野爱好者的选择,而坦克300则是喜欢越野却又不太明白越野的人,或者主要城市或公路使用,偶尔去越野的人的选择。要问这两类人群谁更占大头,无疑是后者。

坦克品牌为何成功?
上文说到了北京越野失败的原因,而长城坦克品牌为何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呢?其实,长城坦克品牌走红与长城前些年在越野市场的布局有着很大关系,早在坦克300之前,长城就已经通过哈弗H9打造出了在越野市场的高口碑,为后来的坦克300以及坦克500铺平了道路。

然后就是营销手段,坦克300上市短短一年就推出了不少衍生车型,什么城市版、赛博坦克、风林铁骑等,进一步细化了消费人群,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在定价上,坦克300也是相对亲民,仅需花20来万元就实现了不少人的越野梦,入手门槛低了,受众人群也就更广了。
当然了,核心技术也是长城的立足之本。坦克300搭载的2.0T发动机和坦克500搭载的3.0T V6发动机,均是长城自主研发的产物,且在品质上也是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这里并不是说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就一定比直接套用国外车企的发动机更好,发动机毕竟是一辆汽车的核心,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腰杆才会硬,说话才会有底气。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在硬派越野市场坦克300和坦克500绝对算是现象级产品,彻底打破了进口越野车在国内的垄断地位。至于北京越野,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既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正确的营销方式,一直以越野市场是小众市场为借口,掩盖销量的惨淡。长城坦克品牌卖得越好,北京越野无疑会越尴尬。
										现代汽车上半年销量发布,连续两年入围全球前三,是国人不懂车?自从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超过美国后,就一直稳居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宝座。也正是因为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才养活了一大批跨国车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众,网上也一直都有着“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这一说法。  | 
								
										选装变标配加量不加价,大众ID. CROZZ家族2024款引领品质标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同时,与新能源汽车车型的不断丰富、保有量不断增加同步,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竞争已从智能化竞争进入品质竞争时代。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 
								
										时也,命也!丰田不得不新增2.0T车型救汉兰达?曾经的汉兰达,用它铁打不动的的加价,告诉整个汽车圈谁才是中型SUV的老大;曾静的汉兰达,总会用那坚挺的销量,告诉竞品到底谁会被“吊打”;曾经的汉兰达,用那高居不小的曝光率告诉大家,真正的“标杆”应该是什么样子。但2月份的销量却让汉兰达突然陷入了危机,不到5千辆的月销量,不但广汽丰田没有想到,恐怕几乎所有汽车圈的人都不会想到汉兰达会有这样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