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动力形式的变化,更是汽车工业的一次重大变革。正如主机厂经常宣传的那样,当下的汽车已经不再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而是在逐步演化成为生活的第三空间。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的是,汽车的属性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除了动力行驶发生了改变外,最大的改变就是更加的智能化,而智能化则集中在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
智能化加速普及,合资车为何难以跟上?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虽然都是当下汽车市场的核心卖点,但相比之下,智能座舱的打造门槛要比智能驾驶要低得多,且更易于打造自身的品牌差异性,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有数据显示,有62%的消费者更关心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超过了座椅舒适度、座舱空间、内饰美观程度等众多过去人们购车时重视的维度。此外,有超过78%的人会将是否拥有智能座舱作为购车的重要参考条件。换句话说,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左右消费者选车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国产车中,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都在重点宣传所谓的智能座舱,反倒是曾经燃油车更看重的“三大件”成了无人问津的存在。所以,在当下汽车市场,国产车往往要比合资车更受欢迎,合资车近几年市占率不断下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智能座舱太糟糕,或者没有智能座舱所致。
这也是因为合资车均是传统汽车大厂,“三大件”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在合资车看来,过度关注智能座舱就是“离经叛道”,汽车的本质还是操控和动力系统。不可否认,当下也有一大批消费者与合资车的理念一致,但奈何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已经成为了年轻用户,对年轻用户而言,没有智能座舱的汽车就好比手机市场的功能机一样,压根儿提不起一点兴趣。
看到智能座舱在渐渐深入人心,部分合资车企也反映了过来,明显加大了对智能座舱的投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途观L PRO、全新一代迈腾、第九代凯美瑞等,但与国产车相比,在智能座舱的打造上仍有很大差距,只是相比合资而言,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至于合资品牌智能座舱普遍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重视对智能座舱的打造,看到智能座舱在消费者心中越来越重要,才匆忙打造智能座舱;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利润的考量,想要打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座舱系统,背后势必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这是追求高利润的合资车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在智能座舱领域合资车表现普遍不佳,甚至部分合资品牌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好几年前的水平。
传统豪华品牌是否需要高阶智能驾驶辅助?
上文说到,打造智能座舱所需要门槛远低于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但抛开技术研发成本不谈,当下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的选装包其实也并不贵。就比如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选装价格也就3.6万元,加上福利政策后,这一选装价还会更低,即便是特斯拉FSD,在海外的选装价也就6.4万元。
但在20万元以内市场,面对几万块钱的选装价,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并不具备太强的吸引力。但对于动辄售价高达几十万元的
要知道的是,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经过飞速发展,在当下已经成为了高端新能源汽车最具卖点的核心配置,问界更是靠着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和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混得风生水起。可以想象的是,如果
就
毕竟除了国内汽车市场外,没有哪个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辅助会如此痴迷,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国内用户而专门研发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更何况,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对电耗的需求也特别大,在燃油车上仅仅依靠一个启动电瓶根本无法带动,而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合资品牌智能座舱差强人意是不愿降低利润,而以
上港中超首战8:0大胜一方 上汽荣威持“上上签”再发力!元宵节刚过,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事又让上海热闹起来。3月3日,中超身价最高的两支球队——上海上港和大连一方在中超2018赛季首轮比赛中展开了直接对话。最终身披印有“上汽荣威”战袍的上海上港以8:0大比分完胜对手,拿下新赛季揭幕战开门红。 |
换汤不换药的英菲尼迪Q50L推新会卖得更好吗?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中,多多少少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尤其是从未高涨过的销量让人不能直视,但它依旧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英菲尼迪是一款主打北美市场的日产旗下的高端豪华品牌,有如本田之讴歌、丰田之雷克萨斯,目前只在日本本土生产。以前日本本土却从未出现过挂有“英菲尼迪”标志的车型,比如有着“东瀛战神”美誉的GTR实际上也要划分到英菲尼迪的车系当中。 |
4月上半月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您换车还买油车吗?4月上半月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您换车还买油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