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长城坦克300出圈后,长城越野就在汽车市场大展拳脚,甚至还带动了整个越野市场的发展,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
从表面上看,长城坦克品牌的大火是得益于坦克300打破了硬派越野车的高门槛,可实际上还是归功于长城在坦克300上市前,就已经在越野领域有了一定影响力,而这背后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哈弗H9。
淹没在时代中的哈弗H9
回顾哈弗H9的成长史,早在2014年长城汽车就将目光瞄准了越野领域,此时的越野市场还是合资越野车说了算,丰田普拉多更是成为了大多数越野迷的梦想座驾,在国产越野车这边,也仅有北京越野苦苦支撑。长城汽车想要在越野市场取得成就,就当年来说,背后有着很大难度。
要知道,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的现状便是合资车要比国产车高一头,若是国产车价格超过15万元,消费者基本就会倒头选择合资车。但哈弗H9作为长城汽车高端越野品类的开创产品,初入市场之时甚至可以和丰田兰德酷路泽掰一掰手腕,一炮而红,正式开启了长城汽车在越野市场的辉煌。
和坦克300的一样,哈弗H9的成功同样是得益于自身超高的性价比,20万元出头的价格就能买到“三把锁”,以及CCO越野巡航和“坦克转弯”功能,“买不起普拉多就买哈弗H9”也成为了当时越野迷的共识。巅峰时期的哈弗H9单月销量基本都能达到3000辆以上,甚至在部分时候单月销量还能超过6000辆,对一台中大型硬派越野SUV来说,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不错了。
从坦克300上市后,哈弗H9似乎就被所有人遗忘了,到了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甚至才5792辆,还不及巅峰时期一个月的销量表现。这也难怪,哈弗H9虽然是一台中大型SUV,但很多人在选择时还是会选择坦克300,毕竟坦克300更适合越野,预算稍多一点的用户也会考虑坦克500,至于哈弗H9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
好在长城也并未完全放弃哈弗H9,面对这一功勋车型,哈弗H9也将在今年实现换代,以全新的姿态征战越野市场。
哈弗H9即将换代,打不过就加入?
近日,长城官方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哈弗H9的官图,同时新车在工信部的申报图也在网上曝出,就设计而言,全新一代哈弗H9已经没有了悬念。
从官图来看,全新一代哈弗H9才完全打破现款车型的设计,而是采用了“方盒子”的造型,颇有一股打不过就加入的味道。相比现款车型,全新一代哈弗H9看上去给人感觉更加越野气息,前脸超大尺寸的横幅式进气格栅,硕大的“HAVAL”字母标识,极具视觉冲击力;两侧采用LED光源的圆形大灯,加上细节之处铆钉的装饰,以及熏黑式处理的前包围,从而给人一种霸气十足的视觉感受。
侧面来看,全新一代哈弗H9车身腰线贯穿整个车身,线条感层次分明,同时也勾勒出硬派越野该有的力量感。此外,轮拱的设计官方称为“城垛式”设计,同时车顶配有行李架,门把手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最后就是在尾部设计上,全新一代哈弗H9依旧配备了经典的“小书包”,同时尾门的开启方式也依旧是侧开门。
在尺寸上,从在工信部的申报信息来看,全新一代哈弗H9长宽高分别4950(5000)(5070)/1976/1930mm,轴距为2850mm,与现款车型相比有了一定变化,不过依旧会提供五座和七座车型的选择。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哈弗H9在保留现款车型2.0T+8AT动力系统的基础上,还新增了2.4T+9AT的柴油版车型选择,这对喜欢柴油机的越野迷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了,毕竟在目前的越野市场,几乎没有搭载柴油发动机的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一代哈弗H9还新增了拖挂资质,让越野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写在最后:
作为长城越野的奠基者,哈弗H9如今的遭遇还是会令不少人感到惋惜,现款哈弗H9的没落也并非是自身竞争力不够,而是方盒子造型才是当下越野市场的主流。好在长城汽车也发现了这一点,对全新一代哈弗H9也换上了方盒子的造型,再加上柴油版车型的推出,相信全新一代哈弗H9还能再次书写辉煌。
深港澳车展闪耀“巴黎之光”,DS7携DS全系车型参展第二十二届深港澳国际车展于6月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在众多展台中,法式豪华汽车DS可谓备受瞩目,C级豪华SUV DS7领衔、DS 2018款全系车型惊艳参展,让观展消费者深深领略DS汽车的前卫与豪华。 |
2018价格战打响!官降2万锐界更值得购买还买什么汉兰达!近日,长安福特官方宣布对2018款锐界多数车型官方指导价降低达2万元甚至更多,并新增了一款售价31.98万元的EcoBoost 245四驱尊锐型7座PLUS车型。长安福特在2018年以锐界率先开启价格战,降价后的锐界是否更值得购买?降价的锐界又是否能在2018年迎来销量的增长,并帮助长安福特实现2018年的增长? |
碰撞测试成绩更好的电动汽车,真的比燃油车更安全吗?最近,一则则电动汽车事故的新闻出现在各大头条,一时间,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质疑。一直以来,伴随着汽车的产生,安全便成为了一个摆脱不掉的话题,如何生产更安全的汽车,也成为了厂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心声。立足当前,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风口上,安全性会成为电动汽车继续发展的绊脚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