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的认知中,国内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的汽车品牌并不多,像是德系、日系、韩系、美系、法系等车企,无论是哪一个品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至于中国汽车品牌这边,除了长安、长城、吉利外,剩下的也就只有众泰、奇瑞、北汽、东风、广汽等寥寥几家。
但现在的汽车市场,不仅车型选择众多,且汽车品牌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新成立的品牌中,既有“蔚小理”这样的跨界玩家,也有传统车企新成立的子品牌,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传统车企都热衷于成立新品牌呢?
新品牌更能冲击高端市场
从2015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车新势力,这些造车新势力无一例外都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造车门槛远低于燃油车,同时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是互联网起家,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就成为了这些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车的最佳时机。
从新势力品牌成立至今的表现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新势力在还未推出量产车之前就破产倒闭,但存活下来的新势力表现并不差。就以“蔚小理”为例,其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远超传统车企,甚至连BBA都无法在高端新能源市场与其抗衡。
看到新势力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攻城拔寨,自然会令传统汽车品牌分外眼红。对此,很多传统汽车品牌都模仿起了新势力的成功经验,打造出了自己的“新势力”品牌,极氪、岚图、极狐、飞凡、深蓝、阿维塔等均是如此。
除此之外,中国汽车品牌一直都有着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但碍于在燃油车领域与合资品牌在技术以及影响力上存在很大差距,一旦国产燃油车售价超过15万元,就很难与合资车抗衡。
为了不重蹈在燃油领域的覆辙,成立全新的子品牌进军高端市场就成为最优解。就拿吉利来说,如果吉利将旗下产品定价到15万元以上,基本就不会有太亮眼的销量表现。反观新成立的领克品牌,即便旗下车型售价在20万元左右,也能有可观的销量表现。
同样的道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如此,极氪、深蓝、阿维塔、极狐、飞凡、方程豹、腾势等新能源品牌,旗下产品定位基本都是中高端车型,从这些品牌的市场表现来看,远比合资新能源汽车销量更高。
合资品牌走了不一样的路线
与中国汽车品牌不断成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不同的是,合资车企在转型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打造出新的系列车型,而非成立新品牌。以大众为例,大众新能源车型有着ID.家族,虽然ID.家族车型并不是一个新品牌,但它所承担的作用与新品牌并没有太大区别。
况且,中国汽车品牌成立子品牌的初衷就是为了冲击高端市场,而合资品牌并没有这样的诉求。大众集团旗下已经有了奥迪、保时捷这样的豪华品牌,对于大众品牌来说,更多的还是稳住中低端市场,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同样是这个道理。
另外,外资车企进入到国内除特斯拉外,都是采用的合资模式,想要成立一个新品牌进入到国内汽车市场的难度远高于中国车企。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倒不如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打造一个新的系列来得实在。
不论是成立新的子品牌,还是打造新的产品序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能够快速实现转型。就目前中国车企和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合资新能源汽车已经没有了在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对合资车企而言,未来几年将会更加严峻。
写在最后:
虽然成立新的子品牌能够更容易的冲击高端市场,但想要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靠的依旧是过硬的品质和技术。别看现在国内有着众多的新势力品牌,大多数新势力的最终结局只能是破产倒闭,最终活下来的新势力并不会太多。
销量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值,2025年的长安更有看点?如果要形容2024年汽车市场环境,用“内卷”两个字来概括再合适不过。2024年的汽车市场,不仅仅是各大车企在产品力上的内卷,更是在营销、服务、价格、创新力等全方位的内卷,在不断内卷的大环境下,不少品牌都倒在了2024年,但长安汽车却能够在内卷的汽车市场找到“版本答案”。 |
解锁腾势N9“145”密码,旗舰SUV理应全能?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汽车已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进化为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即便是旗舰车型,也早已脱离单纯的尺寸定位和价格,而是要变得更加全能化。 |
上汽通用与4S店拒不执行三包,保修期内的沃兰多竟没人管了?说到沃兰多,可能很多人已经不记得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型。沃兰多是上汽通用于2018年引入的7座轿车,由于其搭载了一台1.3T三缸发动机,导致市场表现相当冷淡。随着上汽通用三缸机的全面溃败,沃兰多已经消失在了大众视野,最后一批沃兰多车型也在以3/4万元的市场优惠清仓处理。尽管车型已经被厂商所抛弃,但有位老车主却依旧在为这款车型奔波着,咱们一块来看看。(信息来源:汽车投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