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汽车品牌相比较的话,“英菲尼迪”真的算得上是一个段子手!搞营销的功力深不可测,而且善于捕风捉影,对于热点的关注程度要远超其他汽车品牌。比如在“爸爸去哪儿”这种娱乐节目中很好地引人瞩目,在“速度与激情8”中和兰博基尼同场竞技……让人不解的是,英菲尼迪的营销力度却和销量成反比趋势。
销量不够营销来凑
出色的营销并不能成为英菲尼迪销量上的遮羞布。英菲尼迪实际对自身的期望还是很高,也定下了年销量10万辆的销量目标;无奈实际只有4.8万辆的销量,把自己的耳光打得响亮。其中Q50L车型2017年销量为2.06万辆,它对于英菲尼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好景不长,Q50L在12月份之后销量就呈现出暴跌的情况,2018年1月销量只有可怜的8辆,二月份也只有1600辆。
新款Q50L也将孤注一掷
实际上老款的Q50L已是英雄迟暮,英菲尼迪也发现老款命不久矣,在近日也顺水推舟上市了2018款Q50L。在三月份选择上市新款车型,不由得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在这个时机发售会有大量的优惠,提高了Q50L本身的性价比,对后期的销量起到了厚积薄发的作用。不过弊端也很明显,3月份是车市的淡季,如果在此期间没有起色,对后期销量影响颇深。看样子,Q50L有些孤注一掷的意思。
产品单一,生产缓慢
“落后就要挨打”放在英菲尼迪身上,毫无违和感。英菲尼迪在2014年进入国产化的阶段,但四年来所推出的产品屈指可数,东风英菲尼迪仅靠Q50和Q50L这两款车型冲击销量无异于痴人说梦——生产进展缓慢、产品线过于单调的英菲尼迪在国内根本迈不开步子。
同时,英菲尼迪在SUV大热的时候,仍然不肯下放身段,推出国产化SUV,反而一意孤行选择国产Q50一脉。自此错失了提高知名度和深化品牌形象的最佳良机,最后“销量不够,营销来凑”,这也诠释了英菲尼迪在营销上的不遗余力。
丑闻傍身,安全问题频发
英菲尼迪的营销或许做的不是那么深入人心,但是胜在面积覆盖范围广。本以为英菲尼迪的前途光明,谁料却被猪队友高田的安全气囊给狠狠的坑了一把——高大上的“车设”轰然崩塌,接踵而来的却是安全上的丑闻。
单单是被“杀人气囊”拖下水还不够,英菲尼迪此前还被曝光出乘客分类系统控制单元内的程序问题(驾乘人员误判,副驾安全气囊打不开),由此召回涉事Q50/L、QX50/60四款车型共计5.7万余辆。这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操作无疑让东风英菲尼迪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公关和营销都无济于事,更让其销量雪上加霜。
退网下线,消费者何去何从?
如果英菲尼迪能把一半的营销资金投放到经销商身上,它的销量也不会止步不前。因为英菲尼迪的车子是卖一台亏一台,而承担这些亏损并非由主机厂承担,经销商也跟着趟浑水。英菲尼迪家大业大,“赔本赚吆喝”这种事儿,根本不值一提。经销商却是哑巴吃黄连,选择退网下线也是合情合理。但最终连累的却是消费者,本来的应享受到的权益却成为了一张废纸;即便想购车的消费者也无从下手——着实让消费者心寒。
英菲尼迪的大部分销量还是来源于进口车型,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型的许多零部件并不通用,这也导致了后期用车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经销商退网,原来承诺的质保和保养相关项目也不复存在,无疑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英菲尼迪,你凭什么让消费者不拒绝你?
写在最后
缺少竞争性的产品是最核心的问题,迫切需要新产品的导入解决燃眉之急;再加上经销商和厂家的矛盾愈演愈烈,英菲尼迪的前景尽是迷茫。多重因素的影响下,Q50L的出现也并不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英菲尼迪,自求多福吧。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汽车自燃?最近,南方持续的高温,特别是火炉重庆,温度不仅刷新了重庆的气象记录,二重庆的温度也刷新了全国的高温,时常位居全国最高温排名前十。在极度高温的情况系,如何预防爱车的自燃,这对燃油车和电车用户来说,都很必要! |
以创新致未来 东风标致品牌向上再进阶“新408承载着东风标致在中国的战略使命,它是一款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对标致来说都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车型。未来,东风标致将坚持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聚焦用户需求,从品牌、产品、营销等多个方面持续创新,努力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全面开启东风标致向上发展新征程。” |
6-10万元预算,改床车穷游,拉货拉人创业,啥车适合?虽然现在放开了,但很多人都阳了,大街上和景区逛的人很少,因为没阳的人担心被交叉感染,阳康的人担心二次感染。可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得进行,对于喜欢诗和远方的人们来说,自驾出游的人越来越少,因为酒店和景区都人多,担心交叉传染病毒;对于想买车创业的人来说,不管是拉货拉人搞物流,买辆适合改床车或者适合拉货拉人的车型,这些问题岂不是都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