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的合资汽车品牌,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却突然变成了“杂牌车”,这种身份上的反差让许多大牌合资车企难以接受。
中国汽车市场也并没有关闭合资车企电气化的大门,今年年中,上汽大众开启了ID.3的限时优惠政策,优惠幅度甚至达到了3.7万元,大众ID.3起售价格只要12.59万元,这样的优惠,为上汽大众创造了大量的流量和订单。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上汽大众ID.3砍下了过万的销量成绩,环比增长689%,最高单日订单达950辆。这样的成绩,显然是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型一直期待,却一直没有达到的。
以价换量初见成效,也说明了上汽大众ID系列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厂家定价虚高,大众ID.3总计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6.2888万元和19.2888万元,作为一款紧凑级两厢轿车,大众ID.3定价比同级的高尔夫高了数万元,也比比亚迪海豚等中国品牌新能源轿车贵了不少,限时优惠3.7万元以后,大众ID.3价格回落,或许这才是他的本质价格。不过,上汽大众对于ID.3只卖12万元也不好接受,毕竟厂商给出的是限时优惠,不是价格调整。
其次,消费者也并非盲目相信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效应,只是接受不了合资品牌厂商过高的价格。最近几年,众多合资厂商纷纷在国内汽车市场推出新能源车型以及纯电汽车平台,东风日产纯电动SUV Ariya艾睿雅、凯迪拉克纯电动SUV LYRIQ锐歌、广汽丰田全新电动轿车bZ4X等等,但这些新车型无论是刚刚上市的舆论走向,还是市场的销量反馈,都证实了消费者对他们的不认可。
此次ID.3销量走俏,也是向合资品牌证实了,没有卖不好的车型,只有挂不住的价格。只要价格合适,中国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的,以上汽大众ID.3为例,ID.3自身不错的底盘调教,整车做工把控,优秀的驾驶质感,都是很多消费者看看中的,也是很多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所不欠缺的。只要价格合适,消费者总能发现车型的闪光点所在。
写在最后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中国汽车市场太卷了。ID.3在欧洲的价格是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30多万,是中国售价的两倍多,但即便如此,大众ID.3在中国的销量也达不到比亚迪海豚的一半。如何进一步地实现成本把控,如何把价格定在消费者的心坎上,是上汽大众,乃至众多合资品牌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电混能让林肯家族在重庆变得更受消费者喜欢和购买吗?电混能让林肯家族在重庆变得更受消费者喜欢和购买吗? |
上市72小时订单不足5000辆,为何享界S9难以复刻问界M9销量神话?前不久,预热了大半年的享界S9终于迎来了上市,相比此前45-55万元的预售价,新车上市后的正式定价还是出乎了很多人意料。整车提供了Max后驱长续航版和Ultra四驱旗舰版两种选择,官方指导价分别为39.98万元和44.98万元。 |
人工智能变革已至,奇瑞与科大讯飞带你畅享智慧出行生活汽车智能化被喊话了多年,汽车厂商每年在中控控制方面投入也是成倍的增加,本意是想提升汽车的科技感和用户操作的便捷性。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大部分智能操作系统并不能让车主满意,他们依然习惯在车内用手机导航或者查询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