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鹏汽车先后公布了在第三季度的财报以及11月份的销量成绩。从数据上来看,小鹏汽车在营收上实现了同比大增,但在净利润上却同比扩大49%,而11月份小鹏汽车销量仅为5811辆,同比暴跌62.8%,销量下滑幅度正逐月扩大。
有趣的是,自进入到下半年以后,小鹏汽车最后一次单月销量破1万辆还是在7月份,截止到11月份已经连续四个月销量未能破万辆,即便是在“金九银十”期间,小鹏汽车的销量仍是处于下滑状态,这也让小鹏汽车在下半年直接掉出新势力第一梯队,单车亏损更是进一步加大。
单车亏损再加大,每卖一辆车净亏8万元
根据小鹏汽车公布的财报显示,在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为23.8亿元,相比第二季度环比收窄12%。其毛利率为13.5%,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此,小鹏汽车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6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是头部新势力品牌中亏损最严重的一个。
从表面上看,相比第二季度,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无论是亏损还是毛利率都有明显改观,但在单车利润率上,小鹏汽车则有着加大的风险。
在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每卖一辆车亏损4.9万元,第二季度每卖一辆车亏损6.39万元。在第三季度,结合小鹏汽车第三季度29570辆的交付量来看,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每卖一辆车亏损就达到了8万元,而特斯拉每卖一辆车的净利润都才7万元左右,小鹏汽车亏得比特斯拉赚得都多。
雪上加霜的是,小鹏汽车的亏损在第四季也将延续下去。
对于四季度的预期,小鹏汽车预计交付量或将同比腰斩,收入将同比降四成。具体而言,小鹏汽车预计四季度交付量为2万辆至2.1万辆,同比减少49.7%至52.1%,预计四季度总收入为48亿元至51亿元,同比减少40.4%至43.9%。
烧资本的钱,割市场的韭菜
不仅仅是小鹏汽车,纵观市面上的所有造车新势力,几乎没有一家品牌实现盈利,其区别就在于亏多亏少的问题。实际上,从造车新势力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从未实现过盈利,即便是特斯拉,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赚钱,前面的十多年都是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造车亏损这么多,为何这些新势力品牌对造车还乐此不疲呢?难道是为爱发电?其实并非如此,说直白点就是,造车新势力都是“烧资本的钱,割市场的韭菜”。
尽管是在持续亏损,但这些新势力品牌亏的都不是创始人自己的钱,也不是员工的钱(威马汽车除外),亏的只是资本的钱罢了。新势力品牌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通过融资。资本市场当然也不都是傻子,投资人则看重的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巨大利润。
虽然新能源汽车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可一旦进入稳定期,利润却十分可观。就拿特斯拉来说,特斯拉在市场的毛利率通常都在25%以上,去年甚至还一度超过了30%,如此高的毛利率是传统汽车市场远不能达到的。就拿丰田来说,丰田要卖7辆车赚的钱才抵得上特斯拉卖一辆车所赚的钱,对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有着很大诱惑。
另外,所有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未来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完全取代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抢先一步站稳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意味着占领了汽车市场整条产业链,背后的利润相当可观。
写在最后:
尽管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功。从2015年到现在,破产的造车新势力比比皆是,如果亏损持续加大,并不排除被资本抛弃的可能,即便是小鹏汽车也是如此。2019年蔚来李斌被誉为最失意的人,而在2022年,何小鹏或也将步李斌后尘了。
历经605天,李彦宏造的车终于问世,卖价40万有人买?跨界造车在近些年来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早已波及到了各行各业,比如腾讯、阿里、华为、小米等,都是跨界造车的代表,而这些跨界大佬造车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
争锋相对正当时!新雅阁和新凯美瑞谁能独霸日系中级车?十代雅阁上市之初就被无限唱衰,无论是机油门的后遗症揣测、还是2.0T+10AT的减配、或者“思域PLUS”的戏称,好像都实锤了雅阁要被消费者所抛弃。 |
为何捷豹XEL卖不过沃尔沃S60L和凯迪拉克ATS-L?论品牌软实力,除奥迪、奔驰和宝马在华品牌红利更强之外,其实这些二线豪华品牌的知名度和红利。捷豹品牌红利并不差,毕竟还是英国皇家的御用座驾,有着皇家的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