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匠人精神”发扬光大的,日本制造业无疑是其中之一。但实际上,对“匠人精神”的过度发挥,加速了日本制造业的衰败,从日本的汽车行业来看则更是如此。
在8月9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宣布,马自达、铃木(还有雅马哈)的车辆在油耗和排放测试中存在造假违规行为。其中,铃木是第二次被查出“作弊”了,并且在此次时间当中,铃木承认从2010年起就开始作弊,涉事车型16款、共计210万辆,而马自达则是首次被曝光。
高楼大厦,早已崩坏
这并非日系汽车行业首次被曝光,"日本制造"的高楼大厦其实从早就有崩坏的迹象:
2016年4月,三菱油耗测试造假,成为被“雷诺日产联盟”收购的主要原因;
2017年6月份,高田气囊安全隐患被曝光,高田公司破产、大批车企陆续召回涉事车辆;
2017年10月,日产以及斯巴鲁的"不当质检",使其深陷舆论漩涡;
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制造企业神户制钢"参数造假";
207年11月,日本三菱承认其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有篡改汽车、飞机等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
……
日系车企当中,能独善其身的寥寥无几。一系列的造假、作弊等问题如同巨浪向日系车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部分主机厂、零部件行业都首当其冲。日本从泡沫经济时代后所建立的“日本制造”的标签也在近几年来的冲刷中消磨殆尽。
自食其果,多行不义
日本车企接踵而来的丑闻,实际上已经暴露出日本汽车行业乃至制造业的诸多深层问题。
一、企业一味着重本钱操控,对质量安全放松了警觉。日本汽车产业对于本钱的重视相当敏感,所以想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作弊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第二,未能很好处理娴熟产业工人严峻不足问题。由于老龄化问题和低生育率,日本人口虽然密集,但是专业工种工人所占比例却很少,人力资源稀缺;所以大规模的采用自动化机械来代替人工,借以减少高昂的费用并加速生产进度。
第三、日本企业官僚化之困仍待破解。日本的官僚化也十分的严重,不少的日系车企其结构体系内部混乱、党派林立、古板刻薄,对改革创新有着相当巨大的阻力。
极端分化,可乘之机?
因为合资的性质,国内众中日合资车企并未受到过多影响;但是在舆论方面,马自达、铃木、斯巴鲁、日产等车企也已经形成了“火上浇油”之势。
涉事车企也比不得丰田、本田这样的大咖,但是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大的车企只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而小的车企只会越来越差。
同时,日本车企的沦陷也给中国的自主品牌、尤其是WEY和领克这样的定位较高、售价逼近合资车型的品牌一个赶超的契机。自主品牌能从其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持之以恒,真正对消费者负责,打造自己过硬的口碑,才有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结语
强如曾经的高田气囊、神户钢材这么历史悠久的企业,拥有优秀口碑,并且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但是在丑闻的洗礼下也是顷刻间崩塌。在这种局势下,连同汽车产业的日本制造业积病成疾;下一把造铡刀又会斩向谁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恶意欺骗消费者,最终只会自吞恶果。
特斯拉Model 2明年上市,还能否像四年前那样不可一世?即便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如此内卷,几乎每年推出的新车都堪比换代,但多年不升级换代的特斯拉依旧能打,稳坐行业领军地位,堪称业界奇迹。在这背后,无疑是特斯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体现,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就如同燃油车时代的奔驰。 |
艾瑞泽GX将于10月正式上市 肩负品牌销量双重使命2018年是奇瑞战略转型体系变革之后,效果爆发的一年。今年1-8月,在汽车行业整体疲软的大背景下,奇瑞集团销量逆势上扬,累计销售462,330辆,同比增长13.9%。自3月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产品力创新、智能化转型、品牌年轻化,是奇瑞汽车保持稳定增长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奇瑞能否迈向更高台阶的考验。艾瑞泽GX正是这一思路下推出的力作。 |
道阻且长,航海家纸面实力没什么短板,为何销量总是稳不住?不可否认,近年来林肯在华的整体表现是呈现复苏的迹象,甚至在去年屡创销量记录。这样的表现很大程度都来源于林肯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国内市场中的位置。从当初高贵的进口车身份,到如今长安林肯的合资,让林肯近一年时间里取得不错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