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品牌特性是每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的必修课,如宝马耐以成名的操控、沃尔沃主打的安全、特斯拉一直想做但没做成熟的科技,而斯巴鲁同样有自己的品牌特性,在“全时四驱系统”、“水平对置发动机”两大核心卖点的前提下,斯巴鲁的操控性也同样被消费者称道。
在2004年斯巴鲁进入中国之初,它一度凭借在北美市场和各种拉力赛中积攒的性能口碑,很受年轻驾驶爱好者的喜欢,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叫“吸粉”,如斯巴鲁WRX STI如今在不少车友的心中仍然意义非凡。
 
但也有不少车友吐槽如今的斯巴鲁与过去的斯巴鲁已经判若两人,开起来的感觉已经完全丧失了操控的乐趣,加上近年来斯巴鲁在华销量跟无头苍蝇般的市场策略,斯巴鲁在丢失自己的品牌特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空有机械结构,丧失操控灵魂。
很多人买斯巴鲁的车,估计也是看中了它的驾驶。但根据不少车主的驾驶反馈,现在斯巴鲁车型纵然机械结构还在,但开起来却越发中庸,例如说现款力狮,驾驶起来的平淡程度,跟凯美瑞的差距并不明显;傲虎也是如此,舒适远大于操控。
最新上市的斯巴鲁XV仍然具备较快的转向比例,加上整个车身很灵活,给人在驾驶乐趣上留下无限遐想,但实际上由于2.0L的有限动力,变速器也没有提供S挡模式,也谈不上是驾驶者之车,整个斯巴鲁已经彻底呈现出朝着中庸路线靠拢的趋势。
 
那么,很多人会问,即便现在的斯巴鲁失去了一些特性,但它其他方面的提升难道不足以继续吸引消费者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论内饰。既然是进口品牌,那么消费者难免对斯巴鲁的品质要求更高一些,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斯巴鲁在华销售的车型内饰设计老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做工和细节也与市场水准有差距,总结而言就是充满廉价感和缺乏科技感。
 
以最新上市的斯巴鲁XV为例,仍然采用的是传统T型台内饰设计,只不过新款加入了缝线的运用和中控屏幕上的一个小屏来提升差异性。而在其他斯巴鲁产品中,关于内饰异响的投诉不在少数,包括傲虎、森林人、XV在内的车型全部有关注内饰异响的反馈。
 
论产品定位。斯巴鲁国内销售的车型一共有四款,分别是傲虎、森林人、XV以及力狮,三台SUV的阵容并没有让斯巴鲁销量有所起色,这主要还是由于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原因。以XV为例,20.48万元的起步价格,甚至比奥迪Q3在终端优惠的情况下还要贵5000元,而斯巴鲁国内布局少,终端无优惠又是出了名的,这些产品不能走量也不足为奇。
 
同样的毛病也出现在力狮身上,上一代力狮在马路上还偶尔能看见,但自从新款上市后,笔者从未见过力狮的影子,尽管新车尝试性的根据消费者喜好加入了2.0T涡轮增压动力,但在2018款上又全部取消,重新回到仅提供2.5L动力。
这种无头苍蝇式的策略实则反映的是斯巴鲁无论对产品投放,还是产品价值,都缺乏长久且适合市场需求的眼光。
论配置。再说说产品配置,同样以斯巴鲁XV为例,其售价为23.48万的顶配依然没有车联网、手机映射等科技性配置,后排也没有空调出风口,也没有后视镜电动加热,甚至在如今10万元国产车就提供的四门一键车窗升降上也仅有前排一键车窗升降。换言之,顶配没有,也就是XV全系都没有这些配置。
不难看出,斯巴鲁的产品很难与性价比挂上什么勾,23.48万购买一台仅有4米4的紧凑型SUV,实际的配置体验也谈不上什么前卫。
 
写在最后:
既然开篇提到沃尔沃不妨再多说几句,沃尔沃原本的产品特性主要集中在安全上,但随着新一代沃尔沃设计语言和CMA平台广泛利用,在新一代XC60、XC90等车型身上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产品竞争力在提升。而这可以给斯巴鲁一个很好的借鉴,但斯巴鲁的现状确实有些尴尬,丧失了品牌技术控和操控的灵魂之后,在其他产品方面也一无是处,即便是主打的SGP平台也并没有与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有明显差异,品牌价值到底是什么?斯巴鲁恐怕还要好好学一学才行。
										“油改电”的报应,奔驰EQC大面积电机烧毁,新能源豪车还能买吗?近日,68名奔驰EQC车主的维权声明引发汽车市场轩然大波。不少奔驰EQC在显示“加注冷却液”提示后不久,发生车辆无法启动,甚至电机烧毁的恶性事故,有部分车主在更换电机后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再次上演。尽管当前奔驰方面已经声称事件妥善解决,但针对豪华品牌“油改电”的小把戏,编辑有必要让大家吸取更深刻的教训。  | 
								
										在美重夺销冠,在华刷新“底线”,为何通用汽车在国内卖不好?去年全年通用汽车在国内一共售出230万辆车,在美国一共卖出227万辆车,从数据上看,通用汽车在国内的销量更高,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怪象”!  | 
								
										成都车展为何只有油车和合资电车会降价促销?成都车展在8月26日正式举办,车展期间卖车优惠力度更大,但参观成都车展后发现,那些降价的车型主要是燃油车,而电车却在今年上半年历经两次涨价下,合资品牌电动汽车来却依然在降价促销,为何中国品牌电车不降价还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