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豹实际上是很弱鸡的一种动物,他们的身体进化方向就是速度。为了获取速度,他们要牺牲很多东西——力量弱,身躯小,爪子不能完全缩回(长期奔跑损耗,爪子很钝)。
把镜头从动物世界拉回到汽车世界,还有一头猎豹在中国的南方偏安一隅,这就是今天的主角——猎豹汽车。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猎豹汽车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重组导致的元气大伤,但所幸的是在SUV大红大紫的这段时间,猎豹总算赶上了,喝到了一口热汤。可惜好景不长,一大波消费者买了猎豹之后,悲剧就开始了——猎豹呢,先不管这么多,蹲在4S店后面数钱要紧。

粉转黑的故事还要从猎豹CS10这根顶梁柱说起。在CS9还未上市之前,CS10一直都是猎豹的销量担当,2017年3月份销量突破了1万辆;但物极必反,CS10就开始走下坡路了,2018年3月销量仅为2678辆,销量缩水幅度之大令人咂舌。

碰撞测试倒数第一
事出反常必有妖,猎豹作的妖就是2017年第二批C-NCAP碰撞测试中倒数第一的成绩——47.4分,最后只能获得三星。编辑本以为宝骏510的安全品质已经很差,没想到CS10比510还不行。安全系数如此之低的车子,不知道开车上路是否担心发生车祸时保护不了车内驾乘者。

在这次的碰撞测试当中,CS10除了分数低得令人发指之外,还出了一件事儿让CS10成了业界笑柄。在40%偏置碰撞试验中,猎豹CS10副驾驶安全气囊失效。不用讨论什么以偏概全,一辆车子就是一条人命,还不知道猎豹CS10有多少这样留有重大安全隐患的车子,把消费者的生命当作儿戏,猎豹真的是要钱不要命。

联名投诉质量差,猎豹避而不谈
退一万步来说,猎豹CS10的碰撞测试成绩之差难道真的是意外?那么2017年中旬的“斯巴达300勇士”的账又该怎么算?重庆车友会的300名猎豹CS10车主进行了联名投诉,车主对猎豹CS10车型集中提出了大大小小十余项问题,要求厂商着重对2015-2017款车的3大主要问题,包括方向机异响、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异响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解决。

不得不佩服猎豹汽车的公关实力,当编辑再次查找含有联名投诉信内容的投诉纪录的时候,这些投诉竟然在相关的投诉网站上不翼而飞。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猎豹汽车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关于汽车质量和军工品质上的问题,厂家的态度摆在这里,4S店又能好到哪儿去?态度和汽车品质成正比罢了。

军工品质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有了“斯巴达300”勇士的壮举,一大批消费者也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投诉的洪流当中。综合2015到2017款CS10的1505个投诉案例(车质网数据,不完全统计),不难发现其问题主要发生在变速器、发动机、底盘异响和车身附件及电器等方面;而CS9也好不到那儿去,上市一年就有159起投诉,主要毛病和CS10如出一辙。

在15年7月份的一则《永州日报》的报道中,才知道为啥猎豹CS10这么辣鸡。
“新车上市的前两个月,工作组没有周末,没有休假,每晚加班到十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整改问题点600多个,白车身一次下线合格率达到43%,一举超过了生产多年的CS6车型。”——摘自《最炫“猎豹风”—长丰工业园汽车产业发见闻》。出厂前的CS10能整改出600多个问题点,说明猎豹心里还是有点B数的。但是按照现在的统计量来看,猎豹还有无数的问题点都有待整改,包括喇叭不响其余都响、雾灯进水、助力系统故障、发动机漏油、中控黑屏重启、跳挡等等五花八门的问题。

结语
猎豹汽车被命名为“猎豹”,多多少少有些讽刺的意味。猎豹实际上是很弱鸡的一个车企,造车的方向就是空间和外观,甚至外形设计都是逆向研发的抄袭,没有核心技术,质量低劣,价格便宜等优势却不是长久之计。未来的猎豹想要翻身,还是先得解决好质量问题。
待万物以和 新红旗HQ9上市 定价35.88万~53.88万元9月21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开幕。红旗品牌旗下首款MPV——新红旗HQ9通过本次论坛活动正式上市发布,并公布35.88万-53.88万元定价,新红旗HQ9将以“待万物以和”的中国式智慧正式开启豪华尊享之旅。 |
一口气带来四款新能源汽车,启源将成长安汽车转型的胜负手?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7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了36%,纵观全年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势头也正在加速,全年渗透率达到了32.9%。而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7.6%,按照王传福的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60%。 |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东风公司贡献东风解决方案2022年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召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出席并在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发表《东方风起 新能源 新征程》主题演讲,分享东风公司向科技企业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的思考、战略和实践,与全球行业精英一起探讨全球汽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东风经验和东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