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特斯拉在洛杉矶正式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无人驾驶时代呼啸而来,但这场科技盛宴背后,一场关于“快速补能”的较量正在悄然升级。车企是要继续坚守特斯拉曾“抛弃”的换电模式,还是笃信快充的未来?这不仅仅是技术路径的选择,更是出行革命的深刻拷问!
无人驾驶时代来临,换电VS快充谁将胜出?
国内“萝卜快跑”正在加速狂飙,特斯拉Robotaxi也正式发布,无人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未来出行图景。但在这场未来出行图景的背后,一个棘手问题加速浮出水面:传统充电模式正在成为拖后腿的“慢动作回放”:新能源车慢充耗时长达5小时以上,即便是快充也需1-2小时,未来将难以满足无人驾驶车队的巨大且快速补能需求。特斯拉当年与换电的“分手”,似乎太过草率!
曾经被打入“冷宫”换电模式,以“加电和加油一样快”的超级技能,成为解决快速补能瓶颈的选项。早在去年年底,工信部就发文表示:2024年将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深入探究换电模式备受青睐的根源,换电与电网优化的紧密关联。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激增,车辆的充电需求给电网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而换电模式犹如一个智能的电力能源调配师,可利用夜间等电网低谷时段为电池充电,既巧妙避开用电高峰,减轻了电网负担,又最大化利用了原本可能浪费的低谷电能,实现了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从质疑到拥抱,行业巨头为何集体“倒戈”?
从去年开始,长安、吉利、奇瑞等多家国内主流车企与蔚来合作探索换电模式,甚至连南方电网亦加入换电阵营,推动新能源车与电网融合。换电,这个曾经的“替补队员”,如今凭什么被众“大佬”青睐?
这就不得不说,换电模式除了“极速补能”之外的另外三大“绝技”。
降低购车成本:动力电池占新能源车造价较高,按照目前电池的价格计算,电池的费用占到车辆成本的40%至60%,如果新能源车的电池以租赁方式提供,购车成本将明显下降。
提升电池使用寿命:换电站可对电池集中进行监测、养护与管理,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并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优化充电成本:换电站不仅可以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来降低充电成本,还能有效降低电网负荷。
作为吉利和力帆共同打造的换电新能源品牌,睿蓝汽车致力于“人-车-站-云”多端协同的全链路换电生态布局。睿蓝汽车的换电生态合作伙伴易易互联不断拓宽换电网络,正在换电赛道上加速超车。目前已于38座城市布局超400个换电站,其中重庆地区更是布局75座换电站,单城换电站布局数量赶超蔚来。
无人驾驶火速来袭,换电模式如同超能充电宝,秒速满格才是补能最优解,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奔腾的隐形翅膀!
新一代MG5正式亮相成都,A级轿跑天花板就看它了?新一代MG5正式亮相成都,A级轿跑天花板就看它了? |
历经605天,李彦宏造的车终于问世,卖价40万有人买?跨界造车在近些年来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早已波及到了各行各业,比如腾讯、阿里、华为、小米等,都是跨界造车的代表,而这些跨界大佬造车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
疫情不是借口,日系三强销量下滑,是谁抢走了份额?11月份部分品牌销量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自主品牌集体走强的同时,日系品牌正在经历丢城失地的阵痛。数据显示,11月份两田一产销量都有着大幅下滑。丰田汽车11月份交付新车14.4万辆,同比下滑18.4%,尤其是一汽丰田,销量跌幅在两成以上。本田汽车在11月份交付新车78126辆,同比下滑了42.8%;日产跌幅更大,单月交付47983辆,同比跌52.5%。同时,比亚迪则是大有一个顶仨的趋势,日系三强叠加销量只险胜比亚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