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行已经成为了当下汽车市场的主旋律,而特斯拉就是如今车市价格战的始作俑者。去年1月,特斯拉的突然降价打了所有车企一个措手不及,原本因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计划涨价的车企,也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应对特斯拉,从而导致整个国内汽车市场都深陷价格战之中。
即便是进入到2024年,车市价格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倒还有扩大的势头。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却宣布从4月1日起开始涨价,如果算上此前的购车福利,特斯拉在4月份的涨幅最高达到了2.3万元,连雷军都不得不感叹,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只有特斯拉敢涨价。
但特斯拉涨价仅过去了20天,就已经扛不住压力,从4月21日起又开启了新一轮降价,其价格波动频率堪比油价。
扛不住了,特斯拉开启全系降价
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焕新版售价降至23.19万元,降幅达5.7%;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降至27.19万元,降幅为4.9%。同样,特斯拉Model Y、Model S、Model X也有着1.4万元的降幅,相比以往的降价,特斯拉本轮降价不仅降幅达到了1.4万元,且包含了所有车型。
至此,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起步价已经与小米SU7仅相差了1.6万元,相信这是雷军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毕竟在小米SU7刚上市的时候,雷军就公开表示小米SU7一开始的定价是22.9-35万元,但其它车企降价把自己搞懵了,所以才决定小米SU7标准版定价比特斯拉Model 3低3万,Max版就定在了29.9万元。
难道说特斯拉涨价仅20天就要降价,是受到了小米SU7热销的影响?毕竟在小米SU7上市以前,从未有哪家汽车品牌在推出新车时,仅24小时大定就达到88898辆,直接刷新了行业纪录。不可否认,小米汽车的入局对20-30万元新能源轿车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特斯拉本轮降价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市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降价。
特斯拉在国内降价之前,就已经将美国市场的部分车型售价下调了2000美元(约14487元),其中涉及Model Y全系产品以及Model S和Model X的部分车型,同时FSD的选装价格也已经从1.2万美元下调到了8000美元。也就是说,特斯拉本轮降价实际上是在紧跟海外市场的降价政策,而降价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销量压力太大。
股价、销量双双暴跌,特斯拉压力山大
根据特斯拉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仅为38.68万辆,同比下滑8.53%,环比暴跌20.1%,这样是特斯拉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破40万辆的关口,同时还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同比下跌。反观在产量方面,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生产了43.3万辆汽车,产量即销量的时代在特斯拉这里也一去不返。
即便是在国内汽车市场,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为13.24万辆,同比下滑3.6%,不仅落后于比亚迪,连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销量都已经实现了对特斯拉的反超。随着销量的暴跌,特斯拉股价也已经出现了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截至4月19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在过去五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达到了15%,市值蒸发高达786亿美元,约5689.6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特斯拉现在不仅要面临销量下滑和股价暴跌的双重打击,马斯克更是在推特发文表示对经济状况不乐观,特斯拉需裁员约10%,且将暂停全球招聘。按照特斯拉14.5万元的全球员工来计算,特斯拉此轮将裁去1.45万人,创下了2017年以来的最大规模裁员。
有内部人士表示,特斯拉中国的裁员比例远不止马斯克所说的10%,个别部门的裁员比例最高达到了50%,一切迹象都在表明,特斯拉的销量压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持续下去。特别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特斯拉在技术上的优势已经微乎其微,影响力早就大不如前,由此才会大打价格战,意图通过降价来保持竞争力。
写在最后:
面对特斯拉在价格上的反复横跳,对于特斯拉车主来说,或许早已见怪不怪。虽说买车一直都是“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但这句话在特斯拉这里明显不适用,何时才是特斯拉最便宜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给出预测。
SWM斯威G01创多项第1,意大利米兰八万人足球场首发2018年3月29日,SWM斯威汽车在可容纳八万人的意大利米兰梅阿查球场发布了全新G平台旗下首款大五座SUV——SWM斯威G01,这是SWM斯威G01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的正式亮相。作为一款战略车型,SWM斯威G01不仅将SWM品牌运动基因与意式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创下了多项第一。 |
哈弗H6对比长安CS75 PLUS,到底谁略胜一筹只要提到十万出头的自主SUV的市场,那就绕不开哈弗H6和长安CS75 PLUS这两款车。虽然两款车型都是偏向家用的性价比选手,但是总不能两款都开回家吧,这也成为了困扰很多消费者购车的问题。 |
领克Z10、Z20双车齐发,势要在今年打响纯电反击战?在新能源时代,大多数车企都已早早在新能源市场布局,甚至连一向对纯电动汽车嗤之以鼻的合资车企,也不得不加大对纯电动汽车的投入,未来还会有更多合资纯电动汽车迎来上市,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