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造车对国内新势力品牌来说并不陌生,不少新势力还未推出量产车前,就已经破产倒闭。在车轱辘看来,新势力倒闭的原因无非就两个,其一是缺乏资金,毕竟造车可没那么容易,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根本无法填补前期造车带来的亏损;其二就是部分新势力本就没想造车,一开始想的就是融资跑路。
但任谁也没想到,既不缺钱也不缺技术的苹果也在汽车上栽了跟头。据外媒报道,苹果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和负责造车项目的副总裁Kevin Lynch已在内部宣布停止汽车业务,部分员工将被转入人工智能部门。这无疑是宣告苹果正式放弃造车,成为了PPT造车的又一案例。
苹果汽车难产因太过超前?
说到苹果造车,就不得不提“泰坦计划”,早在2014年苹果就开启了“泰坦计划”,正式宣布造车,而当时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都还未成立,在当时看来,苹果宣布造车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一开始的苹果对造车还是信心满满,甚至不惜砸重金四处挖人,特斯拉就有不少员工被苹果挖了去,十年来,苹果也为汽车业务累计投入了超1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按照苹果CEO库克的说法,苹果汽车将像Mac和iPhone一样,是一款完全颠覆当前行业的产品。
按照苹果最初的计划,苹果将打造出一台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车,但在内部的决策上,却一直未能形成统一意见。有人认为,Apple Car应该走完全自动驾驶路线,另一部分人却认为应该是半自动驾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打造出一款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车有着极大的难度。
即便是到现在,也没有哪个汽车品牌能够打造出一款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苹果的计划无疑是太过超前,以至于苹果汽车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首款车型的推出也是被不断延后,最近一次是计划到2028年发布首款量产车型。
没想到的是,在宣布延后发布首款量产车型后不久,苹果内部就叫停了汽车业务的研发。毫无疑问,苹果造车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眼光太过超前,以当前的技术完全无法实现苹果对汽车的期待,对于以创新和颠覆性为标签的苹果来说,既然无法带来颠覆行业的产品,倒不如直接退出来得更实在,这也就是苹果放弃造车的根本原因。
苹果造车失败,圈内大佬怎么看?
对于苹果造车失败,最高兴的莫过于特斯拉CEO马斯克了,早在2015年的时候,马斯克就公开讽刺过苹果的挖人行为。现在苹果造车失败,对马斯克来说,既让特斯拉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报了当初苹果“挖人”的一箭之仇。在苹果放弃造车后的第一时间,马斯克就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相关消息,并配上了敬礼和抽烟两个表情。
来到国内,苹果造车失败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新势力品牌的老板们,其中雷军更是表示“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肯定是最好的选择。”直接赤裸裸地为自家产品打广告,不仅要俘获小米手机用户,还想得到苹果用户的认可,不得不说雷总真是营销鬼才。但是军儿,隔壁新款极氪001起步价已经低到26.9万元了,小米SU7该如何定价呢?
相比小米雷军赤裸裸的宣传自家产品,理想汽车CEO李想则是给出了更客观的看法,表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在李想看来,汽车电动化只是未来的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而苹果更擅长的是人工智能。
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多的则表现出了惊讶,因为在何小鹏看来,汽车行业新进入者除了苹果外,都会像小米汽车一样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阶段,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出了这样的牌。何小鹏的看法无疑是国内大多数网友的看法,毕竟财大气粗的苹果怎么看也不像是造不出车的样子。
写在最后:
总之,苹果叫停汽车业务后,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外界更多的也只是感到惊讶。但十年的精力和超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就这样轻易的打了水漂,还是不太让人能理解,连“蔚小理”都能在汽车市场混得风生水起,苹果怎么就蔫儿了呢?
曾经年销百万辆而如今为何沦为扶不起的阿斗?从“进无止境”到“跌”无止境,长安福特只用了短短的短短的两年。可以说,福特从2015年年中(8月,销量4.8W+辆)开始就坐上了一台永无休止的过山车,其中不乏峰顶(2016年11月,销量10W辆),也缺不了谷底(2017年7月,销量4.72W辆)。正当人们以为在2017年12月份的时候,这趟惊险之旅会戛然而止,但2018年1月份,长安福特却又用4.8W辆的销量证明——玩的就是心跳。 |
长安深蓝首款SUV曝光,颜值依旧在线,卖价多少能成爆款?今年7月,长安深蓝品牌首款车型深蓝SL03正式迎来了上市,在上市之初深蓝SL03就凭借着超高的颜值吸粉无数,订单迅速突破了4万辆,成为了20万级纯电动轿车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车型之一。 |
华为“朋友圈”实力大增,盈利指日可待?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首界—问界品牌,凭借问界M7、问界M9两款SUV已经连续两个月力压理想,占据新势力销量榜冠军的位置,终究是让智选车模式在汽车行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虽然紧随其后的智界(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因产能原因,表现不及预期,但享界(与北汽合作)以及傲界(与江淮合作)已经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