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熬过了三年的疫情,汽车市场会迎来大幅回暖,可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仅为2170.3万辆,仅实现了5.6%的同比微增。除此之外,无论是新势力品牌还是传统汽车品牌,大多在2023年的日子都不好过,甚至还演变成了车企之间的“生死战”。
随着价格战的持续,车市淘汰赛也将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想要在现在的汽车市场存活下来,除了降价外似乎别无他法。即便是进入到了2024年,不仅价格战没有得到缓解,反倒还呈现出了加剧的态势。
最高5万降幅,小鹏汽车已经开战
作为新势力品牌的典型代表之一,小鹏汽车虽然在2023年销量达到了14.1万辆,实现了17%的同比增长,但距离20万辆的年销目标仍存在很大差距,差点成为车圈内最大的笑话。
对于小鹏汽车来讲,在2023年几乎已经使出了全力,不仅对现有车型进行了升级迭代,在价格上还做出了很大让步。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初特斯拉未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前,小鹏汽车是为数不多推出不涨价政策的新势力之一,从这点也不难看出小鹏汽车为了销量已经拼了。
随着价格战的来袭,小鹏汽车也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甚至推出了小鹏G6这一20万级纯电中型SUV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同时还对现有产品进行了增配降价的更新迭代,这才让小鹏汽车在最后的销量上不至于太过难堪。
进入到2024年后,特斯拉这条鲶鱼又不安分了起来,先是给出了贷款购车的福利,前段时间又对旗下的Model 3和Model Y进行了官降,导致其它车企也纷纷推出了春节购车福利,让价格战变得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也终于出手了。
近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即日起至2024年2月29日,购买小鹏P7i入门版车型,可享限时优惠价20.89万元(指导价22.39万元),购买P7i 鹏翼性能版,可享5万元限时补贴,惠后低至28.99万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鹏第一次降价,早在去年3月份小鹏P7i正式上市时,就已经下调了售价,去年11月又新增了550后驱版车型,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小鹏P7i的购车门槛。到了12月份,小鹏汽车就宣布全系车型最高优惠2.6万元,其中Max版车型为22.49万元起,其降价频率连特斯拉都直呼内行。
备战2024,小鹏汽车还有何牌可打?
诚然,2024年已经成为了小鹏汽车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今年,小鹏汽车不仅要面对小米汽车这一新对手,与其并称为“蔚小理”的理想汽车,也已经与小鹏汽车拉开了莫大差距,如果小鹏汽车不能在今年实现翻盘,未来想要寻求更大的突破将变得更加艰难。
按照小鹏汽车的规划来看,在2024年也将使出全力,除了调整现有产品的售价外,小鹏汽车还将进一步丰富旗下车型的产品矩阵。其中,除了在1月1日已经上市了的小鹏X9外,小鹏汽车还将带来3款全新车型,包括首次和滴滴合作打造的MONA(定位为15万左右的A级车型)以及一款全新轿车和SUV。
据内部人士透露,小鹏汽车的这两款全新车型可以理解为是已有产品上做不同车型的变种,就类似于特斯拉把Model 3进行改造后有了Model Y一样,在产品力上肯定是不用担心的,主要还是看新车上市后会给出什么样的价格。
很明显,在长达一年的“纠错”后,小鹏逐渐回到了预期的正轨。在新势力品牌中,小鹏的优势非常清晰,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现金流都比较充裕。但小鹏汽车背后仍存在很大隐患,比如小鹏该如何提升单车毛利,不同价格产品如何做到差异化等都是现阶段小鹏汽车要处理的问题。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小鹏P7i的这轮降价只是小鹏汽车在2024年应对价格战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小鹏汽车旗下更多车型也会在价格上进行一定调整。面对不断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小鹏汽车究竟该如何扬长避短实现突破呢?就看2024年的销量表现了。
鸡肋的ECO模式,不省油,还影响驾驶体验,车企为啥还要推?鸡肋的ECO模式,不省油,还影响驾驶体验,车企为啥还要推? |
岚图FREE超长续航纯电版上市 引领中国首个高端电动SUV家族亮相【2022年9月15日,武汉】9月15日,岚图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正式发布了“性能级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超长续航纯电版车型,正式售价39.36万元。岚图FREE超长续航纯电版最长续航里程达730km(CLTC工况续航631km),成为豪华中大型SUV纯电续航第一,为有极致里程需求的用户带来超长续航体验;随车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综合性能提升,彰显旗舰级智能优势。岚图FREE超长续航纯电版的上市,与岚图FREE标准版、岚图FREE DNA共同组成了中国首个高端智能电动SUV家族,将全方位满足多种类用户群体的需求,树立30万级SUV价值标杆。 |
搭载高阶智能与动力,汽车机器人欧尚Z6还有新年礼物要上线 近段时间,“元宇宙”概念越来越火,脸书直接将Facebook 改名为 Meta;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国内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华为、小米、OPPO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科技大厂纷纷入场,“元宇宙”已成为全球科技界最新热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