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网络平台上,一位加拿大车主晒出了自己的汽车保养频次:2.4万公里才更换机油,真是太省时省力了。确实,比起国内的5000-10000公里的机油更换周期,这样的做法确实很省。
其实不只是加拿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汽车保养频次基本都可以达到2-3万公里,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厂商的保养手册的保养周期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更可怕的是,很多4S店每半年或5000公里就通知保养,这样的做法,真的只是为了多赚钱吗?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国内的路况不行。倒也不是说咱们国内的省道/高速质量不行,而是国内大多数车辆,都是在城区拥堵路段行驶,平均车速很低,来回路程很短,要么需要发动机频繁启动工作,要么就是高转速低档位行驶,这样的路况下,发动机机油的寿命也会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外地广人稀,发动机能够处在一个更加合理的状态行驶,机油的寿命自然更长一些。
其次,国内机油产业链存在短板。当前,全球机油市场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壳牌/美孚/嘉实多等国外大牌机油厂商那,国内没有突出的机油产品,导致国内机油市场良莠不齐,低端机油换个包装当高端机油卖,各种特供机油层出不穷;主机厂采购机油,只顾符合产品国家标准,不断压低采购成本;机油滤芯也以够用为标准,完全谈不上长效清洁。
(图片仅供参考,图文无关)
最后,以4S店为首的售后网点忽悠消费者。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厂商保养手册上明明白白要求每1万公里或一年期更换机油,但有些4S店就敢提出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机油,有的甚至以“三包政策”作为威胁,以各种方式让消费者缩短保养周期,以获取更多利润 。
说白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咱们汽车工业的水平问题。在燃油车领域,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机油厂商不会以我们的路况为基础,研发最适合我们汽车的机油,汽车厂商也没有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去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咱们很多车主也搞不清汽车的原理构造,盲目听信别人的话语。但话又说回来,随着电气化的深入,机油产品也会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这或许就是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意义之一吧!
顶配预售价不到10万?五菱“吉姆尼”将上市,又将爆卖?顶配预售价不到10万?五菱“吉姆尼”将上市,又将爆卖? |
德味不浓,还是日系不省?为啥德系日系份额双双跌破两成?曾经,国内汽车市场主要有两大派系,分别是外观沉稳、底盘紧致、车身皮实的德系,以及省油省心的日系。两大派系曾经是中国市场的宠儿,过去的20年,德系和日系牢牢把持着中国汽车市场,老百姓买车选车,两大派系必然入选。但在壬寅年间,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改观。 |
谁在抢BBA走量轿车的份额?难道是比亚迪不成!如今,汽车行业内卷加剧,以前大家觉得是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抢了BBA豪车的份额。其实不然,蔚来受制于电池和芯片等零部件涨价影响,如今蔚来在3月销量跌出造车新势力前3,而受到疫情影响还整车停产。如今,抢BBA的份额的却似乎从来不说自己会抢BBA份额的比亚迪,高调宣称定位比BBA还高的蔚来,却出现了销量乏力。为何现在是比亚迪在抢BBA份额,简直是上下通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