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0几万的Model S,2017年50几万的蔚来ES8,2018年30几万的理想ONE,为什么它们能够在燃油车称霸的时代“胡乱”定价?并且还有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第一批购买的人真的后悔了吗?
戳中用户痛点 避开技术软肋
纯电续航355km,售价54.80万的蔚来ES8,当年是如何出圈的?很简单,李斌是做营销出身的,他很明确的知道用户想“听”什么,主打服务,比肩海底捞的服务,能够让用户时刻感受到尊贵的体验,下订只是时间问题,这是造车新势力的优势,避开与燃油车正面冲击的劣势,从服务出发,让消费者认识到新的技术、新的理念。
再来理想汽车,其创始人李想曾经是做产品经理出身的,他也很清楚BBA这类消费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要想从BBA手中抢夺客户,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身份,还得有BBA身上没有的东西,于是沙发、大彩电、冰箱就给你安排上了,这些与技术有关吗?更多的是配置的堆砌。
最后是特斯拉,从最开始60几万的Model S,到现在20几万的Model 3,在如此巨大价格差的冲击下,你们是否会问,第一批购买造车新势力的消费群体后悔了吗?
后悔这个话题几乎没出现过
针对于这个话题,车轱辘查询了很多相关资料,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当时能够花60多万购买特斯拉Model S的消费者,几乎不关心它贬值与否,或者说感觉自己被割了韭菜,这部分消费群体,他们的思维理念和普通人完全不同,他们更在意的,其实是特斯拉Model S当时给他的一个驾驶感受,比方说四点几秒的零百加速以及纯电行驶的驾驶质感,还有终身免费的充电服务等等,这些其实才是促使他们真正购买的原因。
简单来说,特斯拉当时的出现,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技术,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驾驶感受,而当时它只要60几万,相较于百万豪车而言,它已经算更便宜的产物了,对这些富人而言,也就是洒洒水的事情——不痛不痒!
以一位花费7.7万美元2012年购入Model S的美国消费者为例,到2020年,仅仅8年时间,其残值仅剩下3.1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则为50.6万元,降至20.6万元,降了整整30万元,但这些差值,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在这8年的使用期间,他们觉得这是值得的。
有意思的是,还有人以当年特斯拉的股票价格来计算,如果以购车价购入特斯拉股票的话,到2020年11月底,市值已经达到了4095万元,能足足赚够4000多万,可惜购车者们不是投资者,他们往往更在意当时的使用价值。
所以,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后悔的想法,即便贬值之后进行低价抛售,他们也不会心痛,毕竟优先使用权和体验权对他们的价值恒定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
飞凡F7巴赫座舱后推出下一代创新车身形态,如此造型您打几分?飞凡F7巴赫座舱后推出下一代创新车身形态,如此造型您打几分? |
格局已生变,比亚迪翻身做老大,新时代下三线品牌没活路?疫情反复、油价上涨、全球性缺芯等种种因素,共同导致国内车市表现不尽人意,销量下滑似乎已经成了大多数车企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冷车市下,国内车市也开启了重新洗牌阶段,两极分化的局面愈加明显。 |
都2023年了还在玩概念车,起亚在华转型注定失败?在燃油车市场卖不动的时候,转型新能源汽车或许就成了被市场边缘化的汽车品牌唯一出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比亚迪。在燃油车市场,比亚迪连二流品牌都算不上,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却是唯一一家能与特斯拉掰手腕的汽车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