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汽车和摩托车资讯分享

Car and motorcycle information sharing

乘联会建议合并“蓝绿牌”,新能源汽车特权还能维持多久?

  • 365
  • 2023-03-30 10:34
  • 0

在政策的加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人心中的印象也已经由腿短、续航打折、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慢,向城市代步神器、省钱利器转变,对新能源汽车早就没了一开始的排斥心理。

也正因如此,在2023年即便是没有了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仍有一大批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毕竟今年新能源汽车只是补贴取消了,绿牌带来的不限行、不限号、免购置税的福利仍旧存在。不过,近段时间乘联会提出的合并“蓝牌”“绿牌”建议一出,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两年内“蓝绿牌”合并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平常人来说,区分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车牌,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都是绿牌,而传统燃油车都是蓝牌(特殊车辆除外),新能源汽车单独的车牌也能享受到相应的福利政策。

据报道,早在2月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透露,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如果乘联会的建议得到落实,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失去现有的特殊身份和福利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的是合并蓝牌、绿牌,具体是怎样的合并方式并未透露。有网友猜测,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或将取消绿牌采用蓝牌,毕竟那时候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已经没有区别;不过也有人猜测,所谓的“合并”只是相关的政策合并,新能源汽车仍旧会继续用绿牌。

不论是什么样的合并方式,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不再会享有特殊待遇才是关键。但想要在2年内就实现,显然有点不切实际,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到完全能取代燃油车的地步。

绿牌优势到底还能维持多久?

绿牌带来的优势被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但绿牌相关的政策福利跟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一样,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取消所有优待政策也是必然。

就拿购车补贴为例,虽然今年就已经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但取消补贴并不是一蹴而就。早在今年以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幅度就已经连续数年退坡,到2022年补贴金额已经没剩多少。

所以说,即便是想要取消绿牌车的福利待遇,也不会突然取消,而是循序渐进。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城市在逐渐取消绿牌车福利,像是广州、上海等城市,就已经开始对绿牌车收养路费,未来伴随而来的势必也会是和燃油车一样的限行、限号。

两年内实现对绿牌、蓝牌的合并,似乎有迹可循。不过,即便是将绿牌、蓝牌合并,也只是会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率先开启,想要全国普及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至少在五年内不会实现。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2022年汽车工业产业情况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可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仅为25%左右。

另外,绿牌福利政策取消也不仅仅是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而是要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仍有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建设。现在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远不能满足广大新能源车主的需求,存在很大缺口,而这一缺口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新能源汽车腿短的毛病就得不到根本解决,又谈何取消新能源汽车所有福利政策呢?

写在最后:

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才实现了在国内的飞速发展,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处于世界领先水准。如果没有了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很难与燃油车竞争,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也远没有达到能与燃油车正面对抗的地步。


分享到:
全部评论 (0人参与)
请控制在100字以内。
猜你喜欢

当车辆拥有“神经网络” 福特FNV全网架构如何为车“赋智”

【2022年10月12日,上海】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进程中,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也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出色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体验,需要强大的传感器、芯片,更需要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作为基础,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了汽车智能化的上限。如果没有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做支撑,再多的功能,也无法支持车辆的持续更新和进化。福特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FNV智能互联全网架构(简称“FNV架构”),不仅让电马成为福特首款真正的智能纯电动车,同时也赋能全新福特探险者、新一代蒙迪欧、福特EVOS等全新车型,让它们拥有媲美电动车的智能座舱以及辅助驾驶功能,并具备整车OTA升级的能力,为用户带来与时俱进的 “智车”体验。

减震漏油不可怕!雷凌车主买车还送交响乐器

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是越发激烈,为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厂商推陈出新的速度也是不断加快。能积极向好发展推出更多新产品是好事,但过快发展导致产品质量事故更是消费者不愿看到的。

比亚迪力争400万辆,吉利最踏实,2023年销量目标谁能完成?

2022年中国车市各车企销量成绩已基本落地,其中比亚迪超越一汽-大众成为年度销冠就是去年车市最大的看点,开启了中国汽车品牌反超合资车的序幕。

安全登录 ×
车轱辘用户登录,请输入登录信息!
  • 快捷登录:
© 2017-2020 车轱辘(www.chegood.cn) 技术支持:重庆互联网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23号 版权所有 渝ICP备17016055号-1
QQ在线:151055810  邮箱:151055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