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能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大绊脚石,不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正是对新能源汽车有着续航和补能上的焦虑。但如果有这样一辆车,行驶九十年都不用充电,你会买吗?
从理论上来讲,行驶90年都不用充电,这样的汽车已经算是“永动机”了,毕竟一辆汽车的寿命最多也就二十来年,从工厂下线到报废,都不用对其进行补能。如果真能实现,这不仅会对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核电池2023年问世,可信度有多高?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猜到,能让一辆车90年不用补能的也就只有核动力汽车能做到了。核能作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研究成果之一,不仅能成为毁天灭地的战争机器,同样可以作用于发电造福人类。
在汽车领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和欧洲就提出了核动力汽车概念模型,1962年,福特在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上就发布了福特Seattle-ite 21。但由于种种困难,这辆概念车并没有实现量产。时间来到2009年,凯迪拉克又推出了一款新型核燃料汽车,但依旧没能实现量产。
而在前段时间,美国NDB公司称,作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核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保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伤害,在2023年就能问世。
据了解,这家NDB新能源公司在2020年就开始了在核电池领域的研发,NDB公司所研发的核电池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核废料碳14驱动,再加上多层人工合成钻石包裹碳14的放射性核心,不仅可以实现自我发电和循环使用,还能解决了令人头疼的核废料问题。最关键的是,该电池无需充电就能正常使用90年之久,最长使用寿命可达2800年。
但是,这仅仅是NDB公司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无法研发出安全可靠的核电池技术。
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说白了,核动力汽车只是人类对未来汽车的憧憬,但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首先,NDB公司在2020年才开始着力研发核电池,很难让人相信,NDB公司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攻克了核动力汽车几十年的技术难题。
更何况,NDB公司宣称的核电池还是以核废料为原材料,这不既解决了核废料的处理问题,还实现了汽车的“无限续航”,天下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另外,现在纯电动汽车电池回收都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旦核电池大规模的推向市场,外界更担心的不应该是如何回收吗?一旦发生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虽然NDB公司一再宣称自己所研发的核电池对人体无害,那当搭载核电池的汽车出现安全事故后呢?纯电动汽车发生碰撞尚且还会自燃,核电池汽车碰撞的后果不更大吗?
虽然核电池作为储能方向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将核动力电池作为航天器的动力储备,并在太空竞赛时期发射了配备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的导航卫星,核电池也广泛应用在了航天航空领域。
但想要核电池走进千家万户,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实现。NDB公司放出这样的消息,更多的也是制造噱头博人眼球罢了。
写在最后:
纵观近几年发生的离谱事件,不烧油只喝水的汽车、磁循环汽车等层出不穷,其目的就是为人眼球制造噱头,由此来进行融资。核电池尽管在理论上相对靠谱,但安全性仍是一个大隐患,如果对NDB公司宣称的核电池抱有希望,不妨等2023年看他能发布出怎样的产品。
从人民“谏言官”到公益“新样本”,今年两会朱华荣关注医疗问题“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建议提升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水平,建立重大、特重大疾病专家联动(线上)会诊机制,打造‘健康档案库’,快速推动‘互联网+医疗’。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带来四份建议,其中提出《关于进一步推动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的建议》,切实有效帮老百姓解决民生问题。 |
找准市场空档,洞悉需求,传祺GM8胜出有理!2017年,与SUV进入平稳期和轿车市场已然出现下滑不同的是,MPV的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受国内家庭结构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影响,能够提供大空间、高舒适以及稳重造型的MPV市场表现持续走高。 |
销量不断下滑,挂新标的别克全新SUV真能救市?从目前国内车市格局来看,正呈现出德系、日系、自主三足鼎立的局面,曾经与日系品牌不分胜负的美系车企,在车市遇冷的大环境下逐渐凋零。事实上,美系车企在国内的没落与自身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有着很大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