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凭借着在国内的先发优势,在燃油车时代成为了国内车市名副其实的“一哥”,国内消费者也愿意为大众买单,特别是上汽大众,更是被称为最懂中国人的大众,旗下车型多结合中国消费者需求改进而来,这也让上汽大众成为最迎合国内消费者喜好的合资车企。
随着新能源发展浪潮的到来,最懂中国消费者购车心理的上汽大众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现在不仅燃油车销量大跌,即便是在新能源市场也迟迟没有太大作为,其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表现长期维持在6000上下,甚至还不如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让人不禁想,玩了一百多年汽车的大众,为何在新能源领域难有建树呢?
上汽大众依旧是合资新能源标杆
如果仅看上汽大众新能源产品销量,肯定是比不上自主品牌的,毕竟现在比亚迪单月销量都能轻松突破10万辆了,连特斯拉都望尘莫及。可如果将所有合资新能源汽车拿出来与上汽大众的销量做对比,可以发现上汽大众依旧是合资品牌中在新能源市场表现名列前茅的一个。
目前,上汽大众旗下共有ID.3、ID.4X、ID.6X三款由MEB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另外还有若干油改电以及油电混动车型。另外在高端市场,随着上汽大众与奥迪正式联姻,上汽大众奥迪首款纯电车型——奥迪Q5 e-tron也已经迎来了上市,这也标志着上汽大众涵盖了近乎16-50万元的各细分市场。
从产品矩阵上看,在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是新能源产品布局最全面的一个,这也是为何上汽大众新能源销量名列前茅的原因。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6000辆上下对合资品牌来说,已经算是成功。
产品力不足是合资新能源通病
作为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合资车企之一,上汽大众都尚且在新能源市场遇冷,更别说其它合资车企了。其实,合资车企转型新能源艰难的原因还是自身不远放下身段所致。
在以往,合资车之所以卖得比国产车好,主要还是有着领先的核心技术,就比如“三大件”的品质,这也就是合资车曾经能在国内“躺赢”的原因,同时也是合资车敢于卖高价的资本。而在新能源领域,合资车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大家都是从零出发,凭什么合资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一样,卖得比国产新能源汽车贵?难道仅仅因为你是“VW”车标就要高人一等?
更何况,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上并不比自主品牌做得好。就以上汽大众ID.3为例,作为一辆纯电动两厢小轿车,卖价就高达近16万元,反观比亚迪海豚即便是顶配车型售价也不过才13.08万元,虽然两者在尺寸上有一定差距,但远没有达到如此高的差价。
难道说大众MEB平台就要领先于比亚迪e平台3.0吗?并不见得。更何况,在ID.3的价格区间内,还有很多自主新能源轿车可选择,就比如小鹏P5,在各个维度都要领先于ID.3。所以,在当下消费者心中,合资新能源汽车最多只能与自主品牌平起平坐,并没有高人一等。
上汽大众为首的合资品牌,就是不甘于利润的降低,还想着在新能源市场复制出在燃油车领域的辉煌,其结果就是国内消费者并不买账合资车企新能源产品,即便你是上汽大众也不会惯着。
市场先发优势不复存在
上文说到,上汽大众因为是最早一批在国内合资的国外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有着先发制人的优势,所以在销量上长期领先绝大多数合资品牌。
在新能源市场,上汽大众显然没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前几年因为双积分的压力,慌不择路的推出朗逸纯电、帕萨特纯电这样的油改电产品,直到近两年才打造出了ID.系列车型,这也是近乎所有合资品牌的通病。
反观自主品牌这边,比亚迪早在十多年前就敏锐的发觉到了市场变化,抢先一步将精力投放到新能源领域,这也让比亚迪近几年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得顺风顺水,成为了国内新能源市场当之无愧的标杆。
与此同时,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同样不甘落后,在2015年更是掀起了一股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浪潮,2015年也被称为“新势力”元年。但大多数合资品牌在2020年以后才后知后觉,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汽大众就是其中之一。
写在最后:
总结下来可以发现,上汽大众之所以在新能源市场表现出了水土不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还是自身不愿意自降身价,以及旗下产品缺乏亮点,仍想着自己要比国产新能源汽车高人一等,最后导致国内消费者并不买账上汽大众新能源产品。如今,上汽大众也正面临着燃油车市场影响力下降,新能源市场难以打开的双重窘境,笔者这里要对上汽大众说的是,躺赢时代已成过去式,拿出诚意才是唯一出路。
起价6.59万元,小号玛莎拉蒂比淄博烧烤还色香味俱全地香!起价6.59万元,小号玛莎拉蒂比淄博烧烤还色香味俱全地香! |
当红旗遇见“元宇宙”,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5日晚,红旗品牌通过云端召开红旗品牌元宇宙盛典暨新能源设计美学发布会。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以虚拟形象+虚拟声音的形式,发布了代表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技术革新突破的“新能源战略”、“超级电动智能平台”和“多款极致梦幻的新能源概念产品”。 |
兼顾豪华、科技与性能,下一个爆款车型,非Ta莫属!8月17日,MG黑标正式发布。黑标是MG品牌年轻化战略进阶必经之路,是对当下年轻化完整且高层次的极致演绎,响应用户对产品更极致的升级渴望,打造行业顶格风向标,不断推高中国汽车工业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