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道消息传言讴歌考虑退出国内市场。尽管编辑对这种没有正经来源的消息并不感冒,但看看广汽讴歌四面楚歌的困境,讴歌沦为鸡肋品牌却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全年,讴歌累计卖出了5762辆新车,成为了国内最惨的日系豪华品牌,比东风英菲尼迪更甚。
然而,坐拥诸多黑科技并集众多车粉宠爱于一身的讴歌,为啥就打不开国内市场呢?
混乱的市场战策略,是讴歌败北国内市场的内因。
2016年讴歌与广汽本田就国产化项目达成一致,国产化第一年就拿到了9062辆车的佳绩,次年1.6万辆的年销量更让人看到了不少希望。但随后的情况却急转直下,广汽讴歌太过缓慢的产品投放速度,直接导致了国内消费者对讴歌的信心不足,国产化近6年,广汽讴歌仅国产三款车型,其中TLX-L还因为客观情况而被迫停产。
另外,广汽讴歌的营销策划也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对于豪华品牌而言,品牌形象是产品的根本,但自始至终,广汽讴歌都没有体现出品牌独到的存在意义,反而是过多的专业术语以及操控性能方面的讲解,并不能被国内的中产阶级所直接吸收,沉迷于讴歌“技术宅”身份的粉丝,大多又买不起讴歌品牌,仅仅靠一款CDX勉强支撑的广汽讴歌,自然就成为了豪华品牌行业的反面教材。
定价直面BBA,没有豪车的命,却得了豪车的病。
BBA在国内豪华汽车市场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二线豪华品牌只能以错位竞争的方式避开BBA的锋芒,但广汽讴歌却并不信邪,缤智换壳的CDX要价22.98万元起,混动版本高达29.98万元起,备受好评的四驱版本RDX更是要价38.8万元起,要知道同价位的BBA车型也不过如此。硬气的讴歌在销售终端也没有以价换量的意思,讴歌卖到绝版,价格因素贡献良多。
写在最后
不舍得在营销上下成本,只奢求终端市场收智商税,讴歌在华最终上演了这样一出悲剧。纵然讴歌部分车型在机械层面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水准,但现如今,豪华品牌市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强,一线豪华品牌对市场的把控更为强势。但2022年的广汽讴歌依旧拿不出新车计划,各地区经销商争相退市,如此大环境之下,也难怪有传言说广汽讴歌告别国内市场。对于广汽讴歌的经历,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
上汽大通在成都玩智能出行有啥大招?上汽大通提供“后悔药”特色服务,哪怕已提车也能后悔。在第二十一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以“智选·智联·智行·智享”为主题,上汽大通带来正向消费者收集定价的黑科技中级MPV G50,并发布2019款纯电动MPV EG10。同时,大大的互联网MPV G10 PLUS、划时代皮卡T60、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 D90等车型齐聚展台,全方位展现上汽大通的前瞻科技和创新成果。 |
DS7实车到店受热捧,DS经销商对2018年满怀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话放在企业身上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像汽车这样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产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长计议的品牌真可以天长地久,贪慕一时之荣者往往草草告终。有一个欧洲豪华品牌,入华六年内经历了一次次高潮与低谷,但经销商伙伴们依然不离不弃,提到即将上市的新一代产品更是信心满满,它就是DS。 |
小鹏P7i救不了小鹏,内卷时代的新能源市场,小鹏已严重掉队经过疫情的洗礼,除了“蔚小理”和威马外,最早一批成立的新势力品牌基本已经销声匿迹,反倒是极氪、问界这样的后来者,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新宠。即便是幸存下来的第一批新势力品牌中,小鹏和威马也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