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车,价格从50多万元到接近3000万元的各级价格车型都有,同样都是跑车为何价格差别那么大?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品牌不同?性能不同?这些不同背后为何有如此之大的价格差别。
今天,编辑就售价2650万元的科尼塞克Agera与售价为299万元的兰博基尼Huracan LP 580-2和售价50万元的路特斯Elise进行对比发现,数十倍的价格差异背后,究竟是否也是性能上的巨大差异?
巨大价格差背后是品牌和造型的差距?不!
难道是品牌?科尼塞克其实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品牌,而兰博基尼可能在华知晓度更高,路特斯(莲花)也是很多人知晓的品牌,抛开品牌红利差距来看性能差距。
难道造型上的差距?其实Agera、Huracan和Elise的造型都很惊艳来形容,凡是喜欢跑车的人们,无不对如此造型设计青睐有加。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究竟谁的颜值更值钱,并不是价格高就颜值一定更值钱。
巨大价格差背后是动力总成差别?不!
在发动机方面,Agera、Huracan和Elise分别搭载5.0T双涡轮增压、5.2L自然吸气和1.8T机械增压发动机,分别输出1156马力、580马力和220马力,分别输出1200牛.米、540牛.米、250牛.米,难道价格相差如此之大的背后却是动力输出的差距,不过也没有近10倍的差距。
在变速器方面,Agera、Huracan和Elise分别匹配7速DCT、7速DCT和6MT变速器。如果说Elise配备手动挡变速器有些落伍,但Agera和Huracan都是配备的7速DCT双离合变速器,价格相差也接近10倍了。
巨大价格差背后是加速和最高车速性能差别?不!
在性能方面,其实Agera、Huracan和Elise三款车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三款车的百公里加速分别为2.9秒、3.4秒和4.6秒,Agera和Huracan也就相差0.5秒的差距,即使售价只有50万元的Elise百公里加速也仅比Huracan慢了1.2秒。
在最高车速上,这就是差别所在了,Agera、Huracan和Elise三款车的最高车速分别为420公里、320公里和234公里每小时。如果说价格巨大差别后是最高车速的差别,可能还站得住脚。
巨大价格差背后是底盘悬挂的差别?不!
既然是跑车,50万元、300万元和近3000万元跑车之间的差别难道是底盘了?对比Agera、Huracan和Elise后发现也不是,三款车都是采用发动机中置后驱,且悬挂都是采用前后独立双叉臂式悬挂,而售价只有299万元的Huracan在同样的悬挂基础上还加装了电磁减震功能。
此外,在可变悬挂方面,售价2650万元的Agera的悬挂只能软硬调节,而售价只有299万元的Huracan悬挂还具备高低调节功能。在一些路况较差的城市道路,Agera也难免会托底,而可以高低调节的Huracan则不会托底。
巨大价格差背后是配置的差别?不!
在车辆制动方面,跑车需要更短的刹车距离,而Huracan和Elise的前后刹车盘都是通风盘,而只有Agera是采用的前后陶瓷通风盘刹,当然刹车性能更好。不过,Agera和Elise还是使用的传统手刹,显得有些落伍。
价格越贵的跑车,难道配置就越丰富,其实不然。Agera、Huracan和Elise三款车中,Huracan比其余两款车多了前排侧气囊、倒车视频影像、发动机启停技术、方向盘上下及前后调节、多功能方向盘、全液晶仪表盘、座椅高低及支撑调节、主副驾座椅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加热、USB接口、LED远近光灯、全车车窗一键升降、后视镜加热、内后视镜自动防眩、后视镜电动折叠、感应雨刷、自动分区控制等配置。
写在最后
只是动力比Huracan强的Agera,却在配置上不及Huracan,并且加速性能和最高车速也比Huracan高不了太多,为何Agera还是那么贵?主要还是源于科尼塞克车型全系手工打造,难道手动制造的汽车好比机器制造的汽车好?手动打造是艺术品,人力成本更高,制造效率也更低,并且车身刚性和安全方面可能不及机器制造的车辆强。那么,喜欢跑车的您究竟是花3000万元买Agera,还会愿意买300万元却性能不比Agera差的Huracan呢?
跌入10年最低谷!北京现代回暖还有望吗?未来北京现代是否还有比月销3万辆更低的低谷,不得而知!从目前北京现代销量下滑却投诉量暴增来看,北京现代等韩系车在华的口碑在下滑,品牌红利在削弱,未来被中国品牌赶超的可能性很大。 |
电动化再加速 东风Honda e:NS1满电上市“HELLO,我的e:NS1世界”。4月26日晚,Honda在华首款纯电动车——东风Honda e:NS1,以一场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线上发布会宣告正式上市。新车定位“智能驾趣纯电SUV”,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7.5万元—21.8万元。 |
新势力车企迎来倒闭潮,半年销量仅5千余辆的大运还能走多远?自2015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滋生,巅峰时期国内新势力车企一度超过了400家。但随着近两年来在车市寒冬与疫情双重打击下,造车新势力负面消息不断,部分新势力在“生存战”里更是惨遭淘汰,黯然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