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厂布局出行网约车并不少见,此前就有丰田投资Uber、通用投资美国打车平台Lyft,大众投资以色列的Gett等等先例可寻。汽车企业布局如今热火朝天的网约车,除了有利可图外,为深化汽车网联化、无人驾驶等智能领域打下有利基础,累积的出行大数据也是用处颇多。
不仅只是投资网约车,也有车企自己单干的,例如:吉利汽车的曹操专车、重庆力帆汽车的盼达用车,前者主营专车服务,后者主营分时租赁。两家车企这样做除了获得上述好处外,同时也使自己销量并不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有了用武之地,一边把车卖买了,一边补贴、积分都拿了,这样的好事肯定是车企愿意做的。
当然,早年重庆力帆新能源汽车涉及骗补被处罚,使得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力帆在新能源领域现在都还没有缓过气,但是,之前过剩生产的超低端电动汽车力帆320EV总要有消化的地方,盼达用车的出现便缓解了这一困境。
反观无论在品牌知名度,还是产品档次都甩力帆汽车几条街的吉利汽车,其布局的曹操专车从2015年开始运作,到现在又有几人知晓?失利原因肯定涉及各个方面,主要原因还是自身。
用户体验差
上文提到类似曹操专车这样的平台出现,实现其车企产品内销是其收获利益方式之一,吉利帝豪EV作为曹操专车主力车型,对其车型定位相比力帆320EV超低端电动汽车,也只是少了“超”字而已。相比其他出行平台动则20万以上的专车,将吉利帝豪EV作为专车使用曹操专车,势必拉低用户体验。
用户选择少
布局分时租赁的力帆汽车盼达用车也可以说是走在市场前沿,为何布局如此早,到现在还是高不成低不就,其原因还是和曹操专车相同,早期为消化力帆320EV,盼达用车在重庆主城大面积投放,但是故障频发、低端用户体验使得盼达用车并没有达到预计市场效果。2017年盼达用车开始改变思路,开始投放长安奔奔EV,即使并不是什么高端车型,但站在用户角度,有了选择余地,体验肯定有提高。用户体验至上的今天,用户没有选择,对于平台而言肯定是死路一条。
普及力度低
实现产品内销是吉利打造曹操专车的目的之一,但是也是约束其发展的原因之一,平台自己管理运营,汽车自己买单,大面积投放吸收用户以扩大发展肯定是不可行的,吉利担不起这个风险。只做平台管理的滴滴专车早期投入最大的只是给司机的补贴,这也是使得滴滴能够大面积的普及,2015年上线至今的曹操专车3年来由于这个原因的约束,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运营,加之车辆较少,打不到车的情况经常出现。
编后语
既能实现产品内销左手倒右手拿走补贴,又能深化汽车网联化、累积出行大数据,无论从那个角度而言吉利打造曹操专车都是好事一桩,但是忽略用户体验、实现产品内销的目的不改变,想要成为滴滴那样的出现平台,曹操专车以目前的发展态势几乎不可能。
遇见东南DX7 Prime智联星空版,始于颜值,终于才华别说对于吃汽车饭的人,即便是一个汽车爱好者,在面对如今琳琅满目的中国品牌紧凑SUV市场也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国品牌来说,在10-15万元市场能够站稳脚跟,也意味着其品牌未来有进一步向上突破的可能;综合二者,也就让当下紧凑级SUV成为最热闹的细分市场了。 |
车市洗牌加剧,蔚来、小鹏颓势尽显,一众新势力只有理想能独活?从2020年开始就有声音说未来一众新势力品牌最多只能存活不到三家,从近两年各新势力的发展来看,事实也正在向这一说法靠近。早期成立的新势力也就只剩下“蔚小理”发展较好,同期成立的威马汽车现在也已经面临破产边缘,更有一大批还未产出量产车就退市的新势力。 |
13.98万起自带“电池无忧计划” 就是这么任性试驾雷凌双擎免费领“VIP水果礼盒”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哦! 13.98万起自带“电池无忧计划” 就是这么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