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平台的汽车推荐榜单上,只要有“外媒评测”、或者“美国汽车满意度调查”等字眼的文章,从阅读量来看明显要更受关注一些。从浅来说,是中国消费者将欧美等发达汽车国家的评价看得很重视;再从深来说,是因为中国长久以来,尤其是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缺乏这类权威性、公平性的评测标准,才造成这种情况。
打造一个跟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指数框架并不容易,这其中,既要对评测的专业性、深度性以及客观性有要求,又还对框架指数是否具备传播价值提出了媒体要求,但随着6月4日,在重庆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China-Consumer Automotive Driving and Riding Index)以后我们中国人买车也有了更值得信赖和推崇的一套体系。
当天,“驾乘指数”体系框架发布会在重庆市隆重举行,并由中国汽研商用车检测部部长王红钢对“驾乘指数”体系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发布了“驾乘指数”实施方案。应该讲,从此以后,中国汽车市场也有了专业客观的驾乘性能评测数据。在车轱辘看来,之所以我们对这套消费者框架指数看好,其缘由主要有三点。
其一,指数体系的发布,符合中国车市消费品质增长的趋势。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消费者需求和地位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在当下,消费者对汽车品质的反馈要么为厂家内部以4S店或者区域市场为渠道的企业内在,要么是315、工商局等一些纯粹的质量检测体系,相对来说,国家性质的质量体系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根本,但它们的短板在于是事后才有作用,不能在购车之前,对买车提出参考意义。
目前,我们买车主要是看汽车之家等垂直网站,或者就是各大资讯平台的汽车内容,无论从专业标准还是专业客观性,都能以做到真正的以用户价值为主。所以说,中国汽车消费者指数体系框架的发布,是符合消费者利益的。
其二,从指数体系本身来看,具备权威性与媒体属性双重要求。
从测评内容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当下,媒体测评本身不能自成体系;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以及测评采用的手段本身也可能存在争议;样本量太小、测试时间短导致测评结果可能无法复现;媒体属性也导致最终结果在公信力上有所欠缺……导致媒体测评在专业性上无法与中汽研这类专业研究机构相较。
目前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的是美国的消费者报告,但随着这套中国消费者指数体系的发布,国内已经出现扮演这类角色的机构。因为,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一套有中国消费者报加入的第三方评测体系,但它又有一套专业而又客观的评价体系,自然是具备参考意义。
其三,从消费层面来看,对买车具备参考意义。
发布的体系框架里,将汽车的驾乘舒适性(Comfort)、驾驶性能(Driveability)、操控安全性(Safety)以及消费者评价数据(Data)四个维度作为了重点评测内容,一般来讲,专业性机构做的研究是属于工程语言,普通人读起来相对拗口且深奥,但如果用媒体语言传播出来,再加上专业机构的严谨,我想自然能够受到消费者甚至市场的关注。
写在最后:
一份优质的汽车指数榜单,无论是对行业、消费者以及相关产业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过去羡慕海外市场有成熟且详细的满意度调查报告,相信随着未来中国消费者驾乘指数的发展,潜在消费者在购车时也有了权威的参考资料。
SUV新发现“高性能时尚酷跑SUV” ENCINO即将震撼上市“7.8s的百公里提速,推背感十足!而且整车操纵性极佳! ” “1.6T+7DCT的动力组合,超乎了我的想象,简直完美! ” “颜值爆表!双拼色车身足够带感!内饰设计科技感十足! ” “高性能时尚酷跑SUV”——ENCINO在“椰城”海口的首次动态曝光得到了全国媒体的诸多好评。 |
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发布,飞凡R7荣获安全性测试全优G评级8月28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2023年测评车型第一次结果发布,中大型豪华纯电SUV飞凡R7荣获GGGM评价。其在车内乘员安全评价获得G(优秀)、车外行人安全评价获得G(优秀)、车辆辅助安全评价获得G(优秀),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获得M(一般)评价,与豪华品牌宝马X1、理想L7并列为第一梯队,树立起纯电车型安全标杆。 |
开空调,对车子的动力影响有多大?开空调,对车子的动力影响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