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作为最畅销的合资品牌,大众在国内拥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巅峰时期这两家合资公司可为大众贡献超400万辆销量,这也让中国市场成为了大众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
有趣的是,大众似乎并不满足在中国市场仅有两家合资公司,早在2016年,大众就开始与江淮汽车眉来眼去,成了第三家合资公司。相比一汽和上汽,江淮汽车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就要弱得多了,也就是说,如果大众与江淮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大众汽车将有着绝对的主导权,这一点从两者的股权结构中就可以体现。
初次尝试的思皓以失败告终
2016年,大众中国与江淮汽车签署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表示双方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次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思皓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但此时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大众仍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南北”大众上,让思皓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
要说思皓失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除了“南北大众”太过深入人心外,江淮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话语权太弱也是一大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思皓旗下车型采用的是全新Logo,并未直接挂上“VW”车标。尽管思皓一直在强调自己与大众的关系,但连“VW”车标都无法挂上,谁又会认可思皓是大众合资公司下的产物。
当然,大众方面对思皓的不重视,也是思皓失败的主因,直到2020年,大众斥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50%股份,以及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了合资公司管理权后,江淮大众才摇身一变成为了大众安徽。
因为大众占据了75%股份,这也就意味着合资公司赚取的大部分利润都将归大众所有,所以大众才加大了对大众安徽的投入。只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四年后大众安徽首款车型ID.UNYX与众才终于上市,毫无疑问,大众安徽已经错失了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佳时机。
如果大众安徽ID.UNYX与众有着足够的竞争力,即便是入局较晚,也能靠着自身的硬实力实现走量,但从ID.UNYX与众上市后的反响来看,在定价上就已经充满争议。
大众安徽的严重误判,ID.UNYX与众定价惹争议
从定位上来看,大众安徽ID.UNYX与众是一台紧凑型纯电SUV,车长虽然比ID.4 X更长,但在轴距上却仅为2766mm,与ID.4 X几乎相当。也就是说,大众安徽ID.UNYX与众实际上就ID.4 X的换壳车,不过在性能和续航方面,ID.UNYX与众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ID.UNYX与众提供了两驱和四驱两种选择,其中两驱版车型电机功率为170kW,在CLTC工况下有着621km的综合续航表现;而双电机四驱版车型电机总功率为250kW,在CLTC工况下有着565km的续航。
不难发现,ID.UNYX与众在续航和性能上的表现都要明显优于ID.4 X,但是这并不意味着ID.UNYX与众有20万元以上的产品力,更别说顶配车型的指导价已经来到了24.99万元。即便是与ID.4 X相比,因为定价过高的缘故,ID.UNYX与众就已经很难胜出。
如果将ID.UNYX与众与国产新能源SUV相比,竞争力就更弱了。比ID.UNYX与众定价更便宜的比亚迪宋PLUS EV、元PLUS、宋L等纯电SUV都有着更高的性价比。而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特斯拉Model Y、小鹏G6、问界M5、比亚迪海狮07 EV、星途星纪元ET、智己LS6、极氪X等车型产品力都远超ID.UNYX与众,不知道大众安徽ID.UNYX与众给出20.99万元的起步价是高估了自己,还是低估了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ID.UNYX与众因定价太高,最终在销量端的表现并不会太好,打七折销售的ID.4 X尚且每月销量仅有两千余台,ID.UNYX与众凭什么敢如此自信给出超20万元的定价,难道就因为给车标镀了一层金?
写在最后:
对于大众来讲,想要跳开“南北大众”谋求新的出路也能理解,但大众安徽毕竟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与“南北大众”相差甚远,且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安徽还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出如此高傲的定价,只能说大众安徽还活在梦里,赤裸裸的现实必将其打回原形。
情怀与颜值齐备 性能与品质双馨蔚揽旅行轿车的男神养成手册【2018年3月9日,北京】男神不等同于高富帅,他不是华丽衣饰的附庸,而是高雅气质与强大气场的凝聚。男神是全能的战士,腹有诗书气自华,披荆斩棘走四方。那么,家有男神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众进口汽车2018款蔚揽旅行轿车给您最精准的解读。 |
试驾最具性价比的增程式SUV,斯威大虎EDi惊喜不断3月正是寻觅春天的好时节,不管是油菜花,亦或是桃花梨花,都正在争相开放,这也正是春天出游最好的时期。对于喜欢自驾游的朋友来说,在3月份完全可以动起来了。 |
纯电自驾出游,开ID.6 CROZZ游贵州超级工程,啥体验?随着国际局势的持续动荡,国内油价也迎来了持续上调,许多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自然而然就把目光放在了新能源车型上。当然新能源车型本就是未来的大趋势,2021年的销量逆市上涨,渗透率也越来越高,都足以说明新能源汽车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