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签署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大众汽车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大众将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R)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并将在后者董事会中占有一个观察员席位。在合作初期将共同开发两款针对中国市场中型车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并将于2026年推出。
近日,大众与小鹏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渲染图曝光,从图片来看该车延续了大众ID家族设计,配有LED日间行车灯带贯穿式LED尾灯组等,整体造型动感时尚。据了解,该车定位大众旗下中大型纯电SUV,可以理解为途昂的纯电版。其车身长度将接近5米,采用三排7座布局。动力方面提供单电机以及双电机车型,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90-300千瓦,最大续航里程可达482公里。
价格方面,参考新车主要锁定的竞争对手—理想L8和问界M7,预计起售价在30万左右。
新车外形设计基本沿用大众如今ID系列的家族化设计元素,前脸并不是纯电动车独特的封闭式设计,保留了进气格栅,并采用了贯穿式设计的头灯组,灯组整体看起来狭长且锐利,点亮状态下预计辨识度不错。
侧面则是采用了上下分层的悬浮式车顶设计,门把手则和目前的ID系列一样,采用了半隐藏的上掀式设计,兼顾了设计感以及传统式门把手的实用性。车身下包围处则是用黑色饰板进行了点缀,加上大尺寸花瓣式轮毂的设计也比较吸睛,不仅烘托了整车质感,看起来也是蛮稳重大气。
车尾部分最抢眼的就是采用当下主流的贯穿式尾灯设计,不过尾灯组和其他车型是平直的贯穿式设计不同,而是用折线来营造贯穿的的层次感,加上整个车尾浑厚的设计风格,看起来还是很有大众车型一贯的稳重风格。
从技术层面,这款新车基于小鹏G9开发,可以理解是一款换壳车型,但极有可能大众会在空间方面重新设计,使其拥有比小鹏G9更宽裕的驾乘空间。在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辅助方面,能做到怎样的水平,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技术的护城河,新车很难脱颖而出。
结合目前大众集团对于旗下纯电动的命名规则来看,这款新车未来极有可能会命名为ID.8,加上此前小鹏与大众曾表示新车预计将于2026年上市,应该最快在2025下半年,实车有机会在公众面前亮相。
写在最后:
大众在电动车领域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其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的ID.3、ID.4、ID.6以及后来推出的ID.7,市场表现都不算好,总有种生不逢时的感觉。除底盘质感之外,三电和智能都落后于竞争对手,唯有靠降价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大众和小鹏联合开发的新车型能否帮助大众挽回颜面?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我们在评论区聊起来。
BBA海外卖得更便宜,配置更丰富,为何老美没做到人均BBA?众所周知,在海外买车所需要的成本远低于国内。就比如奔驰C级,在北美的售价仅为43550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也就31.4万元左右。乍一看与国产奔驰C级的价格相差不大,可北美买到的是奔驰C 300车型,而国产奔驰C顶配也仅仅是C 260,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
国内拉胯,国外起飞,这些车就不该在中国销售?最近,车轱辘好奇的翻看了一下欧洲1~4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榜单,结果有够出乎意料的,因为有很多在中国市场并不起眼的汽车,在欧洲市场却平步青云,比方说沃尔沃XC40(BEV+PHEV)、大众ID.3、ID.4、奥迪Q4 e-tron、标致208 EV、名爵MG 4(MG MULAN)等等,纷纷都亮出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
小鹏也想加入换电阵营,换电与超充究竟孰优孰劣?前段时间,小鹏CEO何小鹏兑现承诺,亲自给蔚来CEO李斌交付了小鹏X9,顺便参观了蔚来位于合肥的制造基地。而在参观过程中,最有意思的环节当属是何小鹏看到蔚来换电站布局后,其表示“若未来换电站规模达到五六千座,将会认真考虑加入换电阵营”。要知道小鹏可是率先发力超充技术的车企之一,所以这番言论就很耐人寻味了,难不成换电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