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外汽车巨头纷纷看中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无限潜力,以市场换技术也就成了当时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优解。大众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国内汽车市场的外资车企,凭借着先发优势,可谓是吃尽了红利,即便那时一台桑塔纳卖到了近20万元,国内不仅没有批评声,反倒是将桑塔纳捧上了神坛。
随着时代的发展,合资车也早就放下了高傲的身段,在定价上也是越来越便宜,甚至在国内的售价比在海外市场的定价还要便宜得多,就比如大众ID.3,其国内外的价格遭到的德国本土消费者的吐槽。
ID.3价格相差太大,德国消费者坐不住了
进入到7月份,受价格战影响,大众ID.3也在国内放出了史无前例的优惠,仅12.59万元的起步价,让大众德国本土消费者彻底坐不住了。
看到ID.3在中国市场越来越便宜,一位德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大众在跟德国人开玩笑,在中国市场的ID.3售价已经降到1.5万欧元,而德国人却需要花4万欧元”。更有德国网友表示:“德国人需要花4万欧元购买ID.3,这些钱被用来补贴中国消费者,他们只需要支付1.6万欧元。”
很显然,面对大众ID.3在中国市场的降价政策,已经引发了德国本土消费者的愤怒,毕竟一向以汽车领导者身份自居的德国人,早已习惯出口到他国的汽车定价比德国高的事实。这就好比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海外,同一车型国内卖得比国外还高,换作是谁也无法接受。
其实,大众ID.3在德国卖得比中国贵,主要还是受成本限制。首先就是人力成本,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远超勤劳的国人,员工工资高了,成本自然也就不会太低,最后买单的就是消费者;其次就是造车成本,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完善,几乎可实现100%国产化,而欧洲市场更多的是在燃油车领域有着完善的产业链,产业链不完善的最终结果就是制造成本的不可控。
技术差距,让合资车认清现实
虽然ID.3在国内和海外的制造成本上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车轱辘看来,这一差距显然不会这么大,ID.3在国内定价低的根本原因还是市场竞争压力太大。
如果大众ID.3在国内也和德国市场同价,又会有谁会花超30万元为ID.3这样的纯电产品买单?特斯拉尚且不谈,即便是新势力品牌在竞争力上也是远超ID.3,更别说还有比亚迪这样的“大魔王”了。
降价后的ID.3起步价已经来到了12.59万元尚且不敢说能完胜同级国产新能源汽车,大众还有何底气敢在国内定高价?不仅仅是大众,所有合资品牌在面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内卷时都无法有效应对,除了降价外,毫无他法。即便是降价,合资新能源汽车也没能掀起太大风浪,绝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还是会选择国产品牌。
眼看转型受挫,部分合资车也开始了自救,比如丰田,就直接用上比亚迪的技术,但对消费者来说,你都用上比亚迪技术了,那我干嘛不直接买比亚迪呢?前段时间也有传闻称,奥迪要购买中国的纯电汽车平台来造车了,新能源汽车也是第一次让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感受到了在技术差距上的无奈。
更可怕的是,合资车除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完败外,在燃油车市场同样不好过,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已经对燃油车造成了不小的威胁。现在的燃油车为何卖得越来越便宜?主要也是受新能源汽车价格不断下探的影响,如果不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站稳高地,合资车还会放下身段降价吗?答案是否定的。
写在最后:
总之还是那句话,合资车之所以越来越便宜,背后的本质就是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压力,如果不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我们还在花20万买桑塔纳。对于中国车,你可以不喜欢,但也请不要伤害,
立足中国市场,服务中国用户 2022重庆车展 对话长安马自达高层6月25日,第二十四届重庆国际车展如期开幕,作为国内西部汽车市场的年中大展,长安马自达携全系车型参展。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辉(以下简称王辉总)、长安马自达汽车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以下简称吴旭曦总)等厂家高层与媒体、用户就企业、品牌、产品、营销等领域话题展开对话,回应用户和粉丝对长安马自达的关切,传递长安马自达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品牌使命与目标。 |
降维打击!长安UNI-Z搭载全新混动系统,重新定义驾控新时代!在当前汽车市场的浪潮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长安汽车正从跟随者的角色转变为引领者。为了积极拥抱新能源技术的变革,长安汽车在2017年便领先行业,发布了名为“香格里拉”的新能源战略计划,深耕三电技术,致力打造成新能源领域主流消费市场的领军者。 |
2.9秒破百!迈凯伦600LT用极致运动美学亮相成都车展在今年6月28日,迈凯伦全新跑车600LT正式上市,售价为299.80万起,而到了8月31日的成都车展,我们也有了第一次接触600LT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