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传统汽车巨头转型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大象转身的过程,想要顺利转型,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绝对不会小,对大众而言亦是如此。现在大众似乎也活明白了,对转型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想再做努力,而是直接选择“躺平”,用上了中国车企曾经的“拿来主义”。
近日,有关大众入股小鹏汽车的消息在网上甚嚣尘上,刚开始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毕竟大众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巨头,可以说是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而小鹏汽车还只是一个成立不到10年的新势力品牌,大众入股小鹏到底图什么呢?在车轱辘看来,大众入股小鹏实际上就是想走捷径了。
斥资7亿美元联手小鹏,只为补齐短板
根据大众和小鹏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并签订了股份购买协议,大众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取得小鹏汽车交易完成后4.99%的A类普通股,并在小鹏汽车董事会获得一个观察员席位。
对于大众和小鹏来说,此番合作无疑是双赢。在小鹏汽车这边,从去年开始,小鹏汽车就已经走起了下坡路,不仅丢掉了新势力领头羊的地位,反倒和理想汽车的差距被越来越大。在大众和小鹏联手后,小鹏汽车股价一度飙升40%,美股收盘时的涨幅达到了26.7%,股价的剧烈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投资者也认为这次合作是小鹏捡到了宝,这对深陷亏损危机的小鹏汽车来说,无疑是回了一大口血。
对大众的影响就更大了,大众虽然是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最“成功”的传统汽车巨头,但也只不过是“矮子里挑高个儿”,ID.系列家族的销量成绩还不如头部新势力品牌,这对大众来说绝对是失败的。
大众转型艰难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大众引以为傲的MEB纯电平台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反而在软件层面上暴露出了很大短板,车机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更是问题频出,包括但不仅限于车机黑屏、车机卡顿、无法联网、手机APP无法顺畅远程控制车辆、辅助驾驶有时失灵等,这也是所有传统车企的短板。
反观小鹏汽车,其最拿手的就是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就以小鹏G6为例,其搭载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部分城市全场景辅助驾驶。同时,小鹏G6还配备了31个传感器,包括两个激光雷达、双Orin处理芯片和508TOPS的算力,在背后还有强大的自动驾驶超算中心支持,算力高达600PFLOPS,,软件和算法所赋予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小鹏汽车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对于大众斥资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说得直白点就是小鹏在“卖软件”。按照大众和小鹏的规划,未来将联手打造2款B级纯电动汽车,在这一过程中,小鹏将提供平台和技术,大众负责工程研发、设计和制造,新车最早将在2026年问世。
中国车企“靠软件赚钱”的时代到了?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事实上,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想要电动化转型但无力开发软件的其他传统车企。
对于小鹏这样的“软件开发商”来说,与更多车企合作不仅能摊薄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实现盈利能力的改善,更能有效提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车企“靠软件赚钱”的时代或许真的要来了。
对传统车企而言,寻求与新势力合作来补齐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汽车市场日益内卷的当下,传统车企如果想自己研发出成熟的“软件技术”,背后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最关键的是在时间成本上已经等不起。
所以,直接简单粗暴的用“拿来主义”也就成了传统车企转型的最佳方式,试想一下,如果大众ID.系列在智能化配置上与小鹏汽车一样,外界还会说大众ID.家族不够智能吗?当大众纯电动汽车有了媲美新势力的智能化体验后,其它品牌无疑是很难招架。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对合资车进行技术反哺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软件层面有大众和小鹏汽车的例子,而在硬件层面也有比亚迪和丰田的案例,丰田bZ3在核心技术上都是采用的比亚迪技术。虽然国外汽车巨头不想承认,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已经位于世界之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写在最后:
曾经,中国汽车品牌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高价购买国外车企的技术及生产线,由于声微言轻,甚至还只能买到人家已经淘汰了的技术。现在,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赛道的强势崛起,外资品牌也不得不承认差距,开始引进中国车企的先进技术,正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