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豪车市场二线豪华品牌只能夹缝求生,因为BBA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很多人选豪车的第一目标就是BBA,其次就是雷克萨斯这样的加价神车,剩下的二线豪华品牌只能从中分到小部分的市场份额。
随着现在消费者购车愈加理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恶BBA的高价低配和雷克萨斯的无耻加价行为,反倒是曾经瞧不上的二线豪华品牌成了豪车市场的香饽饽,就比如凯迪拉克CT5。
5月销量近万,凯迪拉克CT5实力崛起
根据销量数据显示,凯迪拉克CT5在5月份销量达到了9112辆,距离1万辆大关近在咫尺。作为对比,有着BBA光环加持的奥迪A4L,在5月份的销量也不过才勉强突破1万辆,为11246辆,即便是奔驰C级,5月销量也不过才11929辆。
不难看出,凯迪拉克CT5在5月份与奥迪A4L和奔驰C级的差距并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2月份,凯迪拉克CT5还实现了月销破万辆的成绩,达到了10615辆。进入到2023年以后,除了2月份销量有所下滑外,CT5已经实现了连续三个月的销量增长。
反观与凯迪拉克CT5同为二线豪华品牌的沃尔沃S60,在5月份销量却仅为2054辆,与凯迪拉克CT5有着莫大差距。以目前的市场走势来看,预计在6月份凯迪拉克CT5销量还会迎来进一步增长,甚至追上奥迪A4L和奔驰C级的销量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么,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凯迪拉克CT5为何能在今年迎来销量爆发呢?
不再迷信BBA,CT5展现真实实力
看到凯迪拉克CT5销量的增长,很多网友都会跳出来说是因为凯迪拉克打折促销。不可否认,凯迪拉克的确是高端市场中优惠力度给得比较大的一个,但这并不意味着CT5是靠着降价促销来实现销量增长的。
以重庆车市为例,2023款凯迪拉克CT5的官方指导价区间为28.97-36.17万元,在重庆地区的优惠幅度为5万元,这也就意味着CT5在重庆的惠后起步价只需要23.97万元。反观同为二线豪华品牌的沃尔沃S60,在重庆地区给出的优惠更大,官方指导价为29.69-38.49万元的沃尔沃S60,最高优惠幅度达到了6.1万元,但沃尔沃S60的销量却远赶不上凯迪拉克CT5,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即便是奥迪A4L,目前在重庆地区给出的降价优惠也要比凯迪拉克CT6更大,有着6.16万元的降价幅度。所以,说凯迪拉克CT5完全是靠着降价促销来实现销量增长完全站不住脚。
在车轱辘看来,凯迪拉克CT5能够实力出圈,主要还是归功于整车强大的竞争力。相比奥迪A4L,凯迪拉克CT5不仅在车身尺寸上优势明显,2.0T+10AT的标配动力总成更是BBA同级别车型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即便是以操控闻名的宝马3系,同为后驱布局的凯迪拉克CT5也丝毫不逊色,且在性能上,宝马3系还被分成了320i、325i和330i三种不同性能的选择,即便是330i车型发动机最大马力也不过才245Ps,而凯迪拉克CT5全系标配的2.0T发动机最大马力达到了237Ps,并不逊色宝马3系330i车型多少。
除此之外,凯迪拉克CT5在设计以及配置上,也是豪车中为数不多的良心之作,像是胎压显示、主动安全系统、三种驾驶模式切换、自动驻车、驻车雷达、卫星导航、车道保持辅助、定速巡航、语音识别控制等都做到了全系标配,即便是入门级车型所搭载的配置都已经可以和BBA同级产品的中配车型媲美。
无论是性价比,还是综合产品力,凯迪拉克CT5都要明显优于奥迪A4L、奔驰C级、宝马3系这样的明星产品。凯迪拉克CT5能够在销量上持续走高,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当前国内消费者购车愈加理性,不再为BBA的高溢价买单。
写在最后:
全系标配2.0T+10AT的动力总成、50:50的车身比例、后驱布局,这些都是凯迪拉克CT5的卖点所在,相比同级别的BBA产品,CT5有着动力和配置上的优势,而相比沃尔沃S60这样的竞争对手,CT5又有着后驱车独有的操控性。很显然,在20-30万元的轿车市场,凯迪拉克CT5几乎没有对手。
										90后和00后10-13万元预算买掀背车推荐,一定有您喜欢的车型对于现在的90后和00后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代步汽车与众不同,而伴随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曾经穷小子可望而不可即的掀背车,如今越来越亲民,甚至不足10-13万元的预算就能买到一辆很性感的掀背车,您要吗?  | 
								
										终归还是舍不得中国市场,普拉多或将重新国产,能重现昔日荣光?作为丰田最具情怀的车型之一,2020年普拉多的停产对越野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令人惋惜的。与其他车型停产不同的是,普拉多在国内一直有着比较高的人气,是越野SUV的不二之选,停产也只是因为受排放法规的限制,不得已而停产。  | 
								
										强强联手,互惠双赢 长城宝马将共同打造面向全球的新能源产品7月10日,在中德两国政府官员的见证下,长城、宝马正式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合资公司命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投资总额51亿元。合资公司落户江苏省,标准产能预计16万辆,面向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此次合作将有力促进双方的全球化进程,以及长城汽车新能源的布局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