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汽车和摩托车资讯分享

Car and motorcycle information sharing

如果大众甲壳虫“借电”重生,还会有多少人会为情怀买单?

  • 482
  • 2023-06-16 19:39
  • 0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百年来,大众诞生了太多经典车型,有的车型仍在市场上征战,而也有部分车型因各种原因而停产,其中就有甲壳虫。

作为一款享誉全球的经典车型,大众甲壳虫从1936年出现到1972年,就以15007034辆的销售成绩打破汽车生产的世界纪录。80多年来,甲壳虫已经深深刻在了大众汽车的品牌基因中。

一代经典就此落幕,甲壳虫将永远成为历史?

即便是有着浓厚大众品牌基因的甲壳虫,也不得不在2019年正式停产。2019年7月10日,在大众汽车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的工厂内,随着最后一辆“甲壳虫”驶离生产线,甲壳虫也被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辆最后的“甲壳虫”,也将在当地的大众汽车博物馆展出。

在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的同时,时任大众CEO迪斯还表示“甲壳虫将永久停产,不会有后续车型,更不会以电动车形式出现。”此番言论无疑是将甲壳虫彻底变成了历史,对甲壳虫粉丝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纵观甲壳虫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国民神车”,到后期的女性专属座驾,甲壳虫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专属标签。国内消费者对甲壳虫的初印象就是被它圆润可爱的造型所吸引,与宝马MINI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差,对于不喜欢宝马MINI的用户而言,甲壳虫就成了不二之选。

所以,甲壳虫的停产对国内的女性用户来说,无疑是遗憾的。好在甲壳虫停产后,国产版“甲壳虫”欧拉好猫进入了市场,凭借着与甲壳虫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俘获了一大批女性用户。由此不难看出,甲壳虫没有市场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定价上。

“借电”重生,有多少人会为情怀买单?

虽然前大众CEO公开表示甲壳虫将永久停产,且不会以电车的形式出现,但想要大众彻底割舍掉甲壳虫也没有那么容易。

近日,大众的一款全新纯电动概念车就出现在了动漫电影海报中,且海报中的概念车在前段时间还现身巴黎街头。所以外媒猜测,这款车可能更像是电影海报中的3D模型,是为了影视活动宣传而设计的。

结合大众前CEO迪斯曾表示,大众计划在可扩展的MEB平台上复活许多经典车型,也让甲壳虫“借电”重生的猜测有了更多依据。在ID.Buzz之后,大众似乎要重启复活经典车型,并将它们包装成更具时尚与科技色彩的电动车型。

不过,如果将甲壳虫以电车的形式复活,迪斯无疑就是在打自己脸了。所以车轱辘个人猜测,海报中出现的概念车即便是未来实现量产,也不会以ID.Beetle的名字出现,尽管这台车在设计上就是延续了甲壳虫的设计元素。

但对于甲壳虫粉丝而言,即便是未来的电车摒弃了甲壳虫的名字,凭借着造型依旧能受到对甲壳虫有情怀的用户。但还是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大众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远不如燃油车市场,特别是对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大众所打造出的ID.系列家族,无论是产品力还是价格都没有优势,更多的国内消费者更愿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买单。

“借电”重生的甲壳虫实现量产上市后,如果在定价上不能给出足够的诚意,出于理性购车的角度讲,欧拉好猫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大众对产品一贯的定价策略来看,即便是“借电”重生的甲壳虫真的会上市,其价格只会比现在的ID.3更贵,而目前ID.3在国内的起步价为16万元以上。

写在最后:

燃油版甲壳虫的停产完全就是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大排量小轿车已经不再适合当下节能减排的主旋律。而甲壳虫以新能源汽车的身份复活,完全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又微乎其微,即便是借电复活,甲壳虫也难以复刻当年的辉煌。


分享到:
全部评论 (0人参与)
请控制在100字以内。
猜你喜欢

七座家用车市场迎来消费升级 商务品质瑞风R3启动预售

​ 在3月22日海南车展上,江淮汽车旗下首款家用MPV瑞风R3启动预售,预售价格6.48万-8.08万。瑞风MPV有着16年的发展历程以及75万的口碑积淀,被誉为“MPV制造专家”。瑞风R3作为瑞风MPV系列中首款针对家用需求研发的车型,完整继承了瑞风MPV的商务级品质,以商务级舒适、商务级安全、商务级做工三大优势,为家庭用车市场提供了具有真正MPV基因的新选择。

内行选极狐这事儿实锤 阿尔法T5再获中汽评测颁发年度车双料大奖

3月28日,中汽测评举办2025汽车测评创新大会,在会上根据2024年测评的全部车型结果颁发了2024年度车型大奖,涵盖安全之星、智能之星、绿色之星、用户体验之星。

行业首战!红旗E-QM5通过国内首次电动车水中托底挑战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加深,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实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异军突起。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广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续航、性能以及安全等问题的疑虑和关注。其中,最广泛关注的是电池安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也是安全事故高发问题点。新能源汽车要提高安全性能,同样需要针对高频事故形态,通过场景化的严苛试验去实践、检验产品安全性能。

安全登录 ×
车轱辘用户登录,请输入登录信息!
  • 快捷登录:
© 2017-2020 车轱辘(www.chegood.cn) 技术支持:重庆互联网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23号 版权所有 渝ICP备17016055号-1
QQ在线:151055810  邮箱:151055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