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轮胎品牌排名靠前的,无非不就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倍耐力、邓禄普、韩泰、佳通等等。
看完之后,你们是不是和车轱辘有着一样的疑惑?这些轮胎来自各个国家,但就是没有中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大厂“垄断” 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很小
像大众、丰田等全球最为畅销的汽车品牌,它们新车出厂时所用的轮胎大多都是以上的外国轮胎。以丰田汽车为例,其2022年度全球产量共为913万辆,一辆汽车4+1条轮胎,那丰田汽车一共要采购4565万条轮胎。
如此庞大的销量,对轮胎品牌,它们能将利益最大化,对于丰田汽车,它能够降低拿货成本,在建立起最基础的信任之后,老客户也就被吃得死死的了。
当然,还有一方面,是外资品牌很早之前就打下的基业,在轮胎品牌的知名度上,它们永远都是靠前的。比方说米其林轮胎,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属于品牌底蕴。当然,再加上中国轮胎品牌的宣传很少,自然而然的中国轮胎品牌就很难被人记住。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汽车后市场吗?原厂轮胎坏掉之后,换个便宜的,找中国轮胎品牌不就行了吗?
汽车后市场?没问题,但是正常情况下,一条轮胎的寿命至少也得4~5年吧?后市场的轮胎份额消耗实在是太少,况且轮胎还时刻影响着车身的性能、整车安全等,对于司机而言,也不敢马虎,宁可多花点钱购买知名度更高的轮胎,也不敢少花钱随便买个杂牌!
稍微知名的自主品牌轮胎售价并不低
关键是目前自主品牌的轮胎价格也并不低,以中策旗下的朝阳轮胎为例,某宝官方旗舰店205/55R16型号的轮胎,标价388元一条,折后329.8元,同型号的佳通轮胎,标价只需419元,折后335.2元,价差几元,你让消费者凭什么不选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品牌呢?
当然,也不是说自主品牌轮胎不行,而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去年我国橡胶轮胎累计出口量为765万吨,比上年增长4.7%,出口金额为1314.18亿元,增长16%。从数据来看是在不断上涨的,但是从全球10大轮胎企业排名来看,仍然只有中策橡胶还算榜上有名,其余的都被外资品牌占据。
从(轮胎)自主品牌的现状来看,想要越级成为一线轮胎品牌,几乎不可能,因为技术、成本控制与知名度的差距,就目前来说,还无法逾越的鸿沟。自主品牌的轮胎要想谋生存,仍然只能维持在低价以及入门级汽车市场,这是市场所选择的,你看现在的高端车型,几乎见不到自主品牌轮胎的影子,所以,相较于自主品牌的汽车而言,自主品牌轮胎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奇瑞汽车2月出口继续加速 同比增长29.6%今年2月,奇瑞汽车出口整车9200辆,同比增长29.6%,海外市场销售持续提速。另外,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奇瑞海外市场总销量达107727辆,同比增长22.3%,连续15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位。 |
为何三缸阅朗旅行车没有热销起来?从曾经几年前进军国内市场的旅行车溃败来看,现在卷土重来的旅行车,虽然单车销量可能略好于以前,但目前高尔夫.嘉旅、蔚领、阅朗同平台的轿车高尔夫、宝来和英朗等车的销量都远超拉皮推出的旅行车数倍 |
全新奔驰S级谍照曝光,会像宝马7系那样“离经叛道”?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高端市场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压力,特别是“56E”,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只能通过降价促销来维持销量。而在更高级别的D级行政轿车市场,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似乎并未让BBA感到压力,毕竟蔚来ET9和享界S9目前都还未上市,D级轿车市场依旧是BBA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