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首先想到的除了绿牌优势外,再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相较于燃油车而言要更低,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毋庸置疑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油耗更低,并且没有购置税,这样看来,不管是咱们前期的提车成本还是后期的用车成本,似乎都要实惠不少!但你们别忘了,新能源汽车普遍比燃油车更贵,虽然没有额外的购置税,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将这部分税费算在了车价里呢?
另外,现在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后期用车成本比较高,因为涉及到电池的衰减以及损毁,咱们以特斯拉为例,其更换电池每50kw便需要8万左右,如果更换全车电池,价格直接飙升至17万左右,这相当于直接换辆全新雅阁了,这用车成本确实夸张,不过你们知道吗?其实不光是电池,它后期的这些隐性消费也是不容小觑的。
新能源汽车的车胎更贵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普遍较重,以油改电产品奔驰EQB为例,相较于原型车奔驰GLB来讲,它的整备质量增重了466kg,车身增重,为了保证整车的行驶质感,也就意味着,整车所有细节都要重新调教,包括减震阻尼和弹簧刚度以及轮胎等等。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轮胎,因为它的成本是咱们肉眼可见的,车身整体质量越大,轮胎的胎压调节得就要相对更高一些,包括抓地性、抗扭性、静音效果等等都要考虑在内,那么这类轮胎相较于普通车胎而言就要贵很多,以米其林e聆悦系列为例,一条车胎基本上在1000元左右。
新能源汽车车价更高 “双保”更贵
这点更多的会体现到混动车型上,以第三代哈弗H6和哈弗H6新能源为例,两车都是最低配,但价差却在4万元左右。
另外是保险和保养,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它的保险费普遍较高,因为三电系统的“不稳定”,时而自燃的这些隐患,都得算在保险费用里,以10~30万元的车型为例,相较于同价位的燃油车,它们的首保普遍都要高出1000元~4500元左右。
其次是混动车型,由于其搭有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那么在保养部分,它的价格也会更高,以同价位的长安CS75PLUS和比亚迪宋PLUS DM-i为例,宋PLUS DM-i 6万公里保养总成本相较于长安CS75PLUS而言,要高出1000多元。
当然,与之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普遍较低,后期亏损成本也会更高。
这样对比下来,你会发现新能源汽车其实并不比燃油车省钱,所以买车大家大可不必看重节约这个点了,而最好是将关注度转移到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各自的优点上,比方说油车的驾驶质感、没有里程焦虑,新能源汽车的静谧性、提速快、智能度更高等等,看看谁更符合你的用车需求。
10万级运动轿跑市场的实力派,长安UNI-V靠什么打动年轻人?在新时代下到底还需不需要燃油运动轿跑?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在购车前都会思考的问题,毕竟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对于喜欢运动和操控的年轻人来说,内燃机带来的轰鸣和驾驶体验是电机所不能给的。 |
为何6月新能源车销量能成倍增长?车市进入半年考,上半年因为疫情和缺芯及缺电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遭遇了重挫,但依然有比亚迪和特斯拉逆市上涨的车企,特别是比亚迪每月维持月销量10万辆以上的成绩。在6月份销量前十的车企中,除上汽通用在6月销量出现下滑21%之外,其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最多的当属特斯拉中国和比亚迪,在6月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77%和171.6%。 |
左手倒右手拿新能源补贴!曹操专车能让吉利出行算盘得逞吗?主机厂布局出行网约车并不少见,此前就有丰田投资Uber、通用投资美国打车平台Lyft,大众投资以色列的Gett等等先例可寻。汽车企业布局如今热火朝天的网约车,除了有利可图外,为深化汽车网联化、无人驾驶等智能领域打下有利基础,累积的出行大数据也是用处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