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2款汉兰达刚出来那会儿,去广汽丰田4S店逛一圈,汉兰达的旁边基本上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要说这车真的有很好吧?倒也不至于,车轱辘发现大多数选择购买汉兰达的车主,基本上是处于对丰田品牌的信任,以及对汉兰达有种特殊情怀在里面边儿,这也是汉兰达销量一直大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1年它全年销量做到了107733台,同比增长13%,时间来到2022年,这一年是汉兰达的“转折点”。它全年销量仅做到了87540辆,究其原因,投诉居多给客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信任危机”。
“加价神坛”沦为投诉重地 汉兰达崩了
对于投诉这件事儿,其实不管是哪家车企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但像汉兰达一样多得离谱的还真少见,特别是近几年。
据车质网上的投诉记录来看,汉兰达最先出现投诉的时间,是在2010年,不过当时的记录很少,仅仅只有三条,随后逐年增长,直到2022年集中爆发,投诉记录多达358条,从时间线来看,2021年的销量利好,为2022年的投诉激增埋下了“伏笔”。
根据投诉记录来看,发动机噪音大和车身共振投诉最多,并且投诉量只增不减,关键是这些问题,都快过去1年时间了,丰田方面仍然没有给出好的解决方案,以至于到现在,仍然有车主在不停的投诉汉兰达发动机的问题。
前几天,江苏苏州的袁先生,还在质保期内的汉兰达2020款 2.0T百万纪念版车型,也出现了发动机怠速抖动和异响的问题,尽管4S店进行了多次检修,但仍未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车主无赖找到汽车投诉网和自媒体反馈详细情况。
据车主袁先生描述,早在去年8月份,发动机就出现过怠速不稳的情况,当时和4S店沟通,4S店给出的答案是先开着再继续观察,直到去年年底,发动机出现怠速抖动,并且伴有类似“哮喘”的声音,当时4S店给出的维修方案是换掉真空阀,但问题仍旧没得到解决,随后又更换了低压油泵,对高压油泵进行检修,然后又怀疑是高低压喷油嘴故障,需要拆解发动机,但直到目前,该问题仍未被解决。
由此可见,汉兰达这辆车本身的品质似乎就存在问题!毕竟这不是小概率事件,另外从近月汉兰达的销量来看,它也明显的出现了下滑趋势,截止上个月,它的月销量甚至不足5000台。此前位列加价提车的“神坛”,现在也沦为了人人唾弃的投诉重地,难道汉兰达这次要败在投诉上,结束这“光荣”的一生吗?
投诉量增大只是部分原因 市场也成为了汉兰达前进的绊脚石
不出意外,今年汉兰达的年销量将会迎来新低,一方面是投诉量激增,但另一方面实则是市场不再允许汉兰达“猖狂”!
在新能源汽车盛行的时代,车轱辘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情怀不再值钱,BBA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仗着自身原有的品牌价值,给消费者输送利益不对等的产品,最终还不是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何况你还只是丰田汉兰达,触碰到了消费者的利益,市场一样会让你死得透透的。
当然,品质只是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逐渐扩大,汉兰达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再加上对新能源汽车不断利好的政策以及各国坚决禁售燃油车的决心,汉兰达的前途可谓是“一片黑暗”。
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的越来越年轻化,购买汉兰达的消费群体也在逐年减少,从本质上来看,汉兰达的市场已经被弱化了,而近年来激增的投诉量,也俨然成为了燃爆低销量的引线,硬生生的缩短了它的传奇历史。
写在最后
一辆车的寿命也就那么长,就如人一样,红红火火一段时间之后,该“退休”还得退休,只不过气人的是,汉兰达在迟暮之年还搞臭了自己的“名声”!车轱辘想问丰田汽车,值得吗?
100万元、330万元和500万元都能买到3秒破百SUV,您选谁?3秒破百是什么概念?您数1、2、3车速已经达到了10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对于3秒破百的电动汽车都不多,特斯拉进口Model X三电机全轮驱动Plaid版只需100万元人民币价格就能买到,特别是2.6秒破百的成绩,且最高车速还能跑到262公里每小时,CLTC工况续航还有664公里。 |
全新第三代荣威RX5/超混eRX5双车齐发2022年6月11日,“超感智慧宽体SUV”全新第三代荣威RX5/超混eRX5双车齐发,正式开启盲订。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布局电池原材料供应链【2022年3月21日,北京】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华友钴业和青山集团签署两份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电池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强在快速增长的电动出行领域的竞争力。此次合作旨在实现成本优势,确保原材料供应,实现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同时加强在包含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协同。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也占据了动力电池的大部分成本。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实现集团电池成本降低30%-50%的长期目标,同时通过技术协同不断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关键性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与华友钴业和青山集团组建一个专注于镍、钴原料生产的上游合资公司。同时还计划与华友钴业建立专门从事镍、钴硫酸盐精炼、前驱体加工和正极材料生产的下游合资公司,以支持大众汽车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