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合资车本土化生产,就是意味着拿着国外的技术,在国内研发、制造以及销售,以此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合资车中有这样一款车型,其70%零部件全都是进口而来,简而言之就是,到达国内市场,它仅仅组装好就行,也就是说,它是一款最接近韩国本土的车型。
如此看来,一款用料十足的汽车,直接引进国内组装,理应会有很好的市场,但其上个月仅仅只卖了44台,并且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车在其本土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本土被捧上天 国内被“踩”入地
翻看上个月MPV市场销量一栏,垫底的起亚嘉华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毕竟它整车几乎都流淌着起亚在韩国本土的“血液”,走进国门之后却混得如此惨淡。就连降价也不足以拯救其低迷的销量,对比其在韩国本土的销量数据后,我才发现,什么叫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去年11月、今年1月,起亚嘉华分别在韩国车市售出7565辆和6904辆,分别斩获销量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由此可见,起亚嘉华在韩国市场有多受欢迎,当然,这数据同时也表明起亚嘉华确实是一款值得购买的产品,毕竟其空间大、动力好、舒适性高、座椅功能性强大、配置也足够丰富。
那么既然它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什么进入国内就“哑火”了呢?
品牌影响力下降 销售渠道锐减
首先肯定是品牌层面,现在的起亚不像以前,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不高,不光是嘉华,旗下的许多其它车型销量也不好看,另外再加上各大品牌的打压以及国产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布局,嘉华的出现有点生不逢时。
咱们以赛那为例,因为背靠丰田,就算加价、就算塑料件严重,但仍然有消费者争先恐后的前去购买,甚至一度被送上MPV销量榜榜首。当然,赛那的出现同时也为丰田品牌注入了新的价值,品牌影响力是会持续出现正增长的。
其次是销售渠道,以重庆为例,打开地图搜索起亚4s店,仅仅只有很少的几个,但是搜索丰田、本田等品牌,出现的数量却是起亚的好几倍,这一情况同时又说明用户购车、试车并不方便,因为其辐射的范围太窄了,当然,这其中也牵扯到消费者售后方不方便的一个问题。
那么由此可见,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也同样重要,况且起亚嘉华还是30万级别的MPV,那么这个身段的消费者,注重的东西当然也会更多。
写在最后
起亚嘉华的失败,不能归咎于产品本身,影响其销量的综合因素有很多很多,除了咱们前面提到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以外,还有其自身在国内发展的战略问题,当然,还有众多优秀竞争对手的出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喜大普奔,欧尚COS1° 9月10日正式上市!近日,我们从全新品牌欧尚汽车官方获悉,旗下首款中大型SUV——欧尚COS1°(科赛)将于9月10日正式上市。据悉,新车上市将围绕欧尚汽车“客户主导”的品牌理念,围绕用户打造一场与众不同的上市发布会,或将对行业当下“浓墨重彩”博出位的上市发布会形成冲击,注入一股别样清流。 |
降价3.7万,销量立竿见影,上汽大众ID.3打了个翻身仗?曾在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的合资汽车品牌,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却突然变成了“杂牌车”,这种身份上的反差让许多大牌合资车企难以接受。 |
无惧风雨冷热!3门2座微型电动车选谁?花6-10多万元买辆3门2座微型电动车,值吗?如此价格完全可以买一辆性能摩托或者电瓶车,何必买电动微型车呢?摩托车和电瓶车固然在堵车时可以走小路,不惧怕堵车风险,但刮风下雨、天热和严寒的时候,摩托车和电瓶车不能挡风挡雨、没有空调热天太热冬天太冷,还是汽车代步更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