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众多新生的新能源品牌车型不断刷新消费者的价格认知,但常规的豪华品牌却显得有些落寞。若不是有人突然提到,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捷豹这家豪华品牌的存在。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当年捷豹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可是丝毫不虚保时捷的。
以捷豹XJ为例,其登陆中国市场时便是百万级豪车,3.5L V8的2004款车型要价106万元,后期推出的5.0L V8版本更是直接要价200万元以上,很明显,当年的捷豹,在国内市场绝对是对标保时捷,超一线的存在。相比之下,BBA的顶级轿车也有些黯淡无光,大名鼎鼎的奔驰S级,定价也比捷豹XJ更亲民一些。
但好景不长,当前捷豹在国内的处境大家也都知道,卖得最好的车型也就是捷豹XEL,全靠优惠支撑,而且入门落地价格只要25万元左右,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性价比的车型,但与豪华并不相符。捷豹也成为了当前二线豪华价格战中的落败者,价格撑不住,销量也不够悄。
要说捷豹从当年比BBA还高一档的超一线,到如今的“七折豹”,中间的经历甚多,但车轱辘编辑认为,真正能改变捷豹在国内命运的,还真是国产化进程,而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捷豹在国内市场无序且毁灭性的扩张。
首先,捷豹路虎选择合资伙伴不够明智,选择了非常务实的国内厂商,奇瑞。纵然经历过国产化之后,捷豹的国产化车型的质量有了一定提升,但这并不能掩盖捷豹品牌经营的空虚。
国产化后,厂商必然有产能和销量指标,毕竟生产线不是摆设,大规模生产才能真正降低成本。为了卖车,捷豹车型价格一降再降,XFL指导价跌到40万以内,经销商更是直接给出大几万的优惠,XEL车型同样被无限压低价格。这样恶意降价之后所带来的,就是捷豹品牌力被扒光以后,国产捷豹车型变得毫无特色,最终沦为二线品牌中的鸡肋。这个过程很可惜,但是也很无奈。
写在最后
如今,各种新势力轮番冲击中高端汽车市场,原本就不宽裕的二线豪华品牌更是难以为继。捷豹想再打个翻身仗,都很难找到翻身的资本。不懂营销,盲目扩张,最终断送了捷豹在国内市场的前程,捷豹所谓的英伦风文化,最终也成为了市场的铜臭气息。
自主冷门大型SUV到底值不值得买?中国品牌SUV市场很火,从小型SUV到紧凑型SUV,中国品牌SUV几乎占据了绝对多数畅销车份额。可是,在中国品牌中大型SUV阵营,畅销车相对少,目前仅有传祺GS8算最畅销,但却是定位中型SUV而不是大型SUV,而大型SUV的长安CS95、哈弗H9、大通D90等车市场表现却没有那么好。那么,是不是冷门车型就不值得购买?肯定不是! |
变速箱五年修一次换三次,老福克斯车主道出了背后的辛酸不论是车还是其它用品,更多人在抉择时往往会选择大品牌,究其原因就是大品牌往往在品控上更有保障,特别是对汽车来说,一台品质过硬的车可以在日常用车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谁也不想三天两头地往修理店跑。 |
合资车减配割韭菜一直存在,为何近年来国人对此愈加愤恨?懂车的朋友都知道,合资车在中国减配得十分严重。特别是主流合资品牌,凭借自己的品牌优势和庞大的市场保有量,都在减配上面大做文章,国内汽车市场由此也陷入了一个“卖得越好,减配越严重”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