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假期刚刚结束,2022年也已经快要过完了一半的时光。从这小半年的时间来看,2022年依旧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对于从事汽车行业的编辑来说,这几周频繁的出没各种汽车品牌的4S店、大型商场里的直营店等,给编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烟稀少。单单从汽车行业出发,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是停产、减产终端涨价,甚至更可怕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太愿意买车了。
停产减产能够积极恢复
上海是我们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所以当上海与奥密克戎展开殊死搏斗的时候,对于全球化的当今客观来说确实会影响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回到汽车行业来说,上海是咱们国家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有大众、通用、特斯拉等汽车厂商,2021年的年产量约为283万辆,占据中国产量的10.7%。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更是有博世、采埃孚等等几十家全球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这些在上海都有工厂或者基地,还不排除半导体企业。所以上海疫情爆发,加上去年就已经开始的上游原材料上涨等等客观因素集合在一起,汽车行业遭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新车的产量确实受到了断崖式下滑,不过生产端的问题编辑个人认为是短暂的损失,虽然看起来十分紧急,但肯定是暂时的,复工复产逐渐恢复正常我相信是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反而比停产减产还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愿意买车了。车生产出来,没人买了。
销量大幅度下滑
本来3-4月是传统的新车上市高峰时期,各大车展也是车企亮相重磅车型的最佳时期,但是如今车企的新品上市节奏显然需要全盘调整。如今疫情之下导致传统4S店和大型商场的直营店,整体的到店率特别低,甚至有些品牌可以说是空无人烟,消费者不进店显然大部分很难促成交易。
最主要的问题是疫情反反复复的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也导致用车成本的直线上升,所以这些因素的叠加显然会让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
疫情影响了收入水平,同时反反复复长达几年的抗疫,让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或多或少会存在信心不足的状态,这也就是导致老百姓买金额较高产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或者推迟购买计划。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第一周到第三周的销量表现,日均零售2.7万辆,同比下降39%的幅度较大,这也体现了近期复杂疫情散发下的消费者需求相对低迷。
促进汽车消费
目前汽车市场的现状大家都看在眼里,不过也不用太过着急。国务院打“组合拳”来稳定汽车消费。在4月25日的时候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其中针对汽车的部分是“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更多通过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调节汽车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有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另外,还有大力推动汽车下乡的政策,在地方上比如像深圳、山西等地方也推出了购车补贴等优惠措施。
写在最后
目前汽车行业存在的现状更多的是消费者对未来没有太多信心,或许是口袋里没钱了,就算是有钱也不敢花了。相信还是能够有一个非常期待且美好的未来,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比亚迪如今的表现就是逆市上涨。
100℃ 温差您的爱车受得了吗?蓝鲸iDD表示不怕冰火两重天!7月29日,长安汽车进行了一场“1秒跨100℃ 温差极限挑战”。这场直播挑战也是蓝鲸iDD系列挑战的全新一站,主要是为了通过新一轮的严苛测试,向外界展示蓝鲸iDD的硬核实力。 |
电动车一定比油车省钱?这笔账算清楚了,你就不这么认为了!大多数人都认为纯电动汽车比燃油车更省钱,既不用缴纳购置税,又不用加油,关键是还有不限行不限号等各种绿牌福利,但事实真实如此吗? |
奇瑞集团1-11月销售汽车112.73万辆 同比增长32.6%奇瑞控股集团发布销量月报:11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00,531辆,年内连续第6个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1-11月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27,289辆,同比增长32.6%,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年内出口累计406,540辆,同比增长70.9%,再一次刷新中国品牌乘用车“出海”新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