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重庆微风阵阵,虽然阴晴不定,但是空气质量极好,特别适合开展汽车性能体验活动。近日,小编就作为见证官,参加了中国汽研对AITO问界M5 的汽车产品驾乘性能认证。
作为一家权威的汽车性能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中汽研有一套严谨、专业、公平的性能测评体系。对于仅上市3个月的问界M5来说,本次测评就涵盖了操控、制动、加速、静谧、感温、续航等多个维度,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新车有如此的底气和自信呢?
美貌之下是一颗强大的心脏
现在市场上的中高端电动车,谁还没有点骄人的容貌?!问界M5也不例外,犀利的眼神、豪放的大嘴和豪华内饰足够吸引眼球。
这次参加测试的是一台四驱至臻版问界M5,搭载1.5T四缸专用增程器,其最高压缩比达到15:1,拥有41%的超高热效率。前交流异步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组合,组成双电机四驱方案,总功率365kW,扭矩为675N·m,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强动力、更低能耗的驾驶体验。这就好比短跑健将的百米冲刺,拥有优异的爆发力。经过小编的亲自体验,仅用4-5秒,问界M5的车速就可以从0到100km/h,这不是风驰电掣的感觉是什么?!
问界M5不仅爆发力出色,耐久力也是杠杠的。在满油满电状态下,WLTC标准续航超过1100公里,中汽研的测试结果:台架耐久测试成绩1102公里,道路耐久测试成绩1080公里。里程焦虑荡然无存。
极限操控测试展现极致操控力
问界M5采用前四球节双叉臂及后梯形多连杆独立悬架,转弯时上下两个叉臂同时吸收轮胎所受的横向力,转弯侧倾较小;车轮上下运动时,面对各种复杂路况可以自动改变外倾角适应路面,加之倍耐力P-zero轮胎,抓地力极强。
在抗侧翻性能测试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鱼钩测试,小编亲眼看见问界M5以超过60km/h冲刺出来,然后工程司松开油门,全程由机器人精确触发转向,辗转腾挪间轮胎离地高度极小,抗侧翻能力表现优异。
配备博世DP-EPS转向系统,上手轻松易控,方向盘转向清晰精准。在组合弯道测试中,问界M5转弯平稳,机动性比较好。
问界M5是全铝合金底盘,据称底盘调校就达8个月之久,整车轻量化效果还是比较突出,行驶中振动变形小,操控起来更加稳健和安全。特备是麋鹿测试和蛇形绕桩,底盘稳定,变道能力出色,没有甩尾不适的感觉,方向盘的变向控制能力也很棒。
一脚老刹车体验高速制动不凡实力
问界M5使用的是博世公司Ibooster+ESP hev组合,涵盖常规的防抱死(ABS)、制动力分配(EBD)、牵引力控制(TCS)、车身稳定性控制功能外(ESC),还有刹车辅助(EBA)和支撑智能驾驶主动刹车功能(AEB)。这套系统的主动建压特性太强了,小编就体验了一把在100km/h高速下一脚老刹车的感觉,制动距离非常小。这种极限状态下的制动效果惊人,那平时操控刹车就相当的游刃有余了。
完美的NVH控制享受图书馆级的静谧
很多消费者开车时都有一种烦恼,哪怕把车窗关得再严,也总有大大小小的车内车外噪音入耳。很多厂商越来越关注这种不佳体验并在控制NVH上花大力气。问界M5就聘请了雷诺NVH首席专家,在轮胎优化、悬架舒适性与操控平衡调教、外造型结构优化、风噪等领域倾力打造专业路噪控制技术。加上车辆前后排采用了双层夹胶隔音玻璃,使得怠速时车内噪音低至38db,即使车速80km/h时,车内噪音也仅有56.9db。
小编在混响室里,亲身体验,从车外嘈杂喧闹的环境进入车内极其安静舒适的全过程。车内外的差别就如同身处两个世界,车内噪音被完美的控制。
写在最后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小编这次是结结实实亲身体验了一把这面世不久的问界M5。风驰电掣、能文能武、硬核实力是对她最好的褒奖。虽然中汽研最终的测试成绩还未公布,但是小编坚信是一个极优异的成绩。拥有这样过硬的技术支撑和极致的产品体验,问界M5受消费者青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3.6亿买地造车!贾跃亭还能起死回生?不知妻美刘强东,一无所有王健林,悔创阿里杰克马……相比今天的角儿,还要逊色不少!在PPT造车的造诣上,他说自己第二也没人敢争第一,他是谁?尽管对于他的质疑外界从来没有平息,尽管历经了乐视网狂风暴雨,但他的造车计划依旧在路上,他是为梦窒息贾跃亭。 |
两大全新力作领衔出展,MG品牌成都车展火力全开!8月26日,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车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火爆开场。品牌年轻化进阶的MG品牌以“双子星”至美顶格轿跑黑标MG7和全球纯电超能跨界车MG MULAN领衔,携全系车型在2号馆MG展台悉数登场亮相。向来潮酷的MG展台,设置了喊话全球、黑画雨屋和竞速大作战等一大波趣味游戏,以及模特走秀和互动抽奖等活动,燃爆现场气氛。赏车、游戏、看秀、打卡,来成都车展没到MG展台,你就是没玩够。 |
合资车高价低配已成过去式,中国燃油品牌该如何扛住压力?近几年,中国汽车品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甚至比亚迪在销量上还持续蝉联销冠,即便是以往中国汽车品牌所不擅长的轿车市场,现在也能拔得头筹。不过,在中国汽车品牌全面崛起的同时,合资车企也在寻求突破,毕竟谁也不想放弃中国汽车市场这块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