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北京不把插电混动汽车当着新能源销售享受补贴等政策外,其余地方针对插电混动汽车都是当新能源进行相应的补贴。2018年,针对插电混动车型在纯电模式下能续航大于等于50公里以上车型,才享受2.2万元国家补贴,而纯电动汽车在2018年针对续航在150公里以上的车型(每50公里一个阶段)才有分别1.5万元、2.4万元、3.4万元、4.5万元和5万元的国家补贴,续航超过400公里车型也仅有5万元补贴。那么,北京之外的消费者究竟是买插电混动好还是纯电动好?
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痛点是贵和续航焦虑
从车型数量来看,目前插电混动车型其实没有电动汽车那么丰富,于是导致购买插电混动的选择性没有纯电动汽车丰富。同时,插电混动没有电还可以靠发动机烧油行驶,而纯电动没电了只有等待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快充电才能继续行驶,充电比加油时间更长。在日常使用环节,驾驶电动汽车不敢去太远的郊区,而驾驶插电混动就没有如此焦虑。
从7月插电混动车型销量来看,比亚迪秦、荣威ei6、比亚迪宋DM和荣威eRX5等插电混动车单月销量都超过2000辆以上,并且有很大部分是限购城市的私家车消费者购买。购买插电混动的消费者想必一定是担心纯电续航焦虑才购买的,尽管插电混动补贴少,最后购买价格可能比纯电动还高,但至少不用担心续航里程且土路中没法开车。
补贴后相同价格选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
我们以秦新能源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对比来看,插电混动秦两款车定价定价为18.59万元和20.99万元,而秦电动三款售24.07万元、25.07万元和26.07万元,我们以广东用户购买新能源为例,按照插电混动补贴标准,消费者购买秦插电混动只能补贴3.3万元,最后价格是15.29万元和17.69万元;而购买秦(续航400公里)纯电动享受国家和广东地方补贴加起来是7.5万元,而购买秦纯电动售价是16.57-18.57万元。
由于插电混动价格更低,即使补贴更少的情况下,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补贴后的价格有重合,购买秦插电混动顶配才17.69万元,而购买秦纯电动中配补贴后是17.57万元,价格相当。前者不用担心续航里程长短,而后者工信部续航里程也就400公里,在实际综合路况下驾驶可能也就320公里的续航。
那么,补贴后成交价相同情况下是买插电混动好还是纯电动汽车好?从7月销量来看,秦插电混动当月销售4068辆,而秦纯电动7月销售551辆。可见,同样的价格下还是更多人愿意选择插电混动而不是纯电动,因为纯电动有续航里程限制,而插电混动却不用担心续航里程,即使实际油耗可能并不那么低,因为电池放在后备箱并不轻。
插电混动后期油费和保养成本高于纯电动
据统计,工信部公布的秦插电混动百公里油耗只有1.2L,尽管这个油耗必然是忽悠人的,也是很多购买秦插电混动车主不可能实现的低油耗,但至少不用担心续航里程,可以加油行驶,而秦纯电动没电必须充电至少1.5小时才能充满,谁愿意在快充下都要等1.5小时,且很多地方还不方便充电。
在补贴后价格相当的情况下,究竟是买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混动汽车,想必有了答案。我们依然以秦插电混动和秦纯电动为例,插电混动的秦比纯电动百公里加速快了2秒,其余配置差不多一样的情况下,秦插电混动很多配置还是选装需要另外加钱,而秦纯电动却是标配。
在后期使用成本方面,插电混动加油要钱,日常保养比纯电动贵;尽管纯电动充电需要钱,但是充电的电费绝对比插电混动的油费低。秦插电加满一箱油综合路况下可以续航800公里,而秦插电充满电也只能综合工况下续航300多公里,且再次充电即使快充还需要1.5小时等待。
写在最后
在补贴后价格相当的情况下,虽然插电混动后续油费和保养费用依然比电费高,且购买插电混动车型的消费者一般不会去充电,但绝对没有续航里程焦虑。除北京对插电混动不能享受新能源补贴政策之外,其余地方消费者在面对插电混动和纯电动选择时,如果补贴后价格相当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选择插电混动更好!
丰田全新一代RAV4荣放设计引争议,网友:这不就是SUV版凯美瑞?从2024年的表现来看,合资车阵营的话语权已经来到了历史新低,不少合资品牌都已经在国内卷不动了,不得不通过转出口的方式求生。但是,大众和丰田似乎顶住了压力,虽然没有在销量上取得新的突破,但至少还是稳住了,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大众和丰田在国内的品牌号召力。 |
起步价很惊喜,为什么说第二代逸动不会辜负你的车款?轿车一直是中国品牌之痛,原本car才是汽车三大细分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一个,不过由于中国SUV市场太过火热,有些让人忘记了中国品牌在轿车市场的尴尬。但长安逸动有些“熊市中领涨”的意思,从2012年上市至今的它,已经成为72万人的家用选择,有每月销量过万的丰功伟绩。 |
发动机被中国品牌大肆吹嘘,为何一提到变速箱和底盘就集体哑火?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作为传统汽车的核心“三大件”,其技术自然也是受到了各车企的重点封锁。合资车之所以比国产车更香,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在“三大件”上,合资车有着成熟的技术,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让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呢。 |